畢爾德(Carl Bildt)
●瑞典前總理
●瑞典前外交部長
近年來,外界鮮少關注尼日(實際上是整個北非薩赫爾地區)的內政發展,唯一例外是法國,因為法國政策制定者依然心繫非洲法語國家。但尼日7月26日發生軍事政變後,情勢丕變。
在此之前,尼日相對穩定且民主,被視為是阻止暴力和政治動盪蔓延整個地區的最後堡壘。在此地區興風作浪的主要黑手,是與極端組織「基地」和「伊斯蘭國」相關的聖戰運動。繼利比亞陷入內戰後,這些組織在2012年初成功佔領馬利北部,法國則被迫軍事干預,以免首都巴馬科落入極端主義叛軍手中。
這開啟長達10年的國際軍事行動,目的是遏制聖戰威脅,並維持該地區穩定。法國、歐盟、美國和非洲各國政府相繼採取軍事行動,其中規模最為龐大的是聯合國在2013年派遣維和部隊進駐馬利,總數高達約1.5萬人。
與此同時,歐盟派出軍事訓練人員;法國展開獨立反恐行動;美國則透過提供軍事和其他形式的支持,逐步擴大介入。
這些干預措施規模不小,但成效卻有限。2015年在阿爾及利亞締結的和平協議,旨在彌合馬利南、北之間的政治分歧,卻力有未逮。馬利的安全局勢再次緩慢惡化,到了2020年,馬利發生政變,僅僅一年之後,政變再度上演。
隨後,政變領導人轉而反對當前的國際干預。2021年底,他們找來俄羅斯傭兵「華格納集團」提供維安協助,並要求法國部隊離開。結果是國內更加動盪不安。華格納傭兵佔領法軍過去的基地,行動罔顧平民生命,其首要任務就是確保攫取馬利的經濟資源,以礦產為主。
今年稍早,馬利政變政權要求聯合國部隊離開。維和人員目前正在打包收拾,預計年底前就會撤離。阿爾及利亞協議的成果所剩無幾,馬利北部大部分地區已落入聖戰組織之手。他們也從那裏輸出暴力到鄰國布吉納法索,導致布吉納法索在2022年兩度發生政變。此後,布吉納法索的政變政權效仿馬利模式,據信也引入華格納傭兵,重複同樣循環,進一步破壞布吉納法索和整個地區的安全。
在這個大環境下,尼日爆發當前的危機。尼日名列世界最貧窮,也是最年輕的國家之一,總人口約2500萬人,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將達近7000萬人。由於尼日領土多為貧瘠的沙漠,政府約40%預算依賴外援。
尼日擁有民主名聲,加上打擊伊斯蘭主義和(目前)俄羅斯引發之動盪局勢的記錄相對良好,因而成為該地區國際參與努力的中樞。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瑞爾(Josep Borrell)7月初剛剛造訪該國,讚揚(現已遭到扣押的)總統貝佐姆(Mohamed Bazoum)政府所取得的成就、參觀歐盟維安任務,並替一座大型新太陽能發電廠剪彩。
美國也持續加強在尼日的軍事存在,斥資1.1億美元在阿加德茲市附近建立無人機基地。政變發生時,高達1千多美國人員身處尼日。同樣的,法國在尼日有1500名士兵,義大利、德國和加拿大也有部隊在此。
這一連串政變對西非剩下來的民主國家構成重大威脅。該區最大強國奈及利亞一直在帶頭採取更廣泛的因應措施,新上台的總統提努布(Bola Ahmed Tinubu)甚至威脅要對尼日政變製造者進行軍事干預。雖然外交仍是首選途徑,但奈及利亞對於鄰國的關注是可以理解的,他們面臨的風險太大,不能視若無睹。
事實上,對於歐洲和許多其他國家而言也是如此,無論他們承認與否。西非治理若是逐步崩潰,將替伊斯蘭國和基地附屬組織打開進一步擴張的大門;這些組織的影響力將帶來人道主義、安全和移民挑戰,而且沒有簡單的解決之道。不只西方國家和尼日的鄰國應該關注,中國身為尼日第二大投資者,也應該關注。
我們目前冀望強健的區域外交能讓尼日恢復穩定局勢,但若外交失敗,爭議性的軍事干預等其他選項的可能性將會提高,也將替這個命途多舛的地區帶來更多問題。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Growing Sahel Crisi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