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對抗視角:在全球因經濟衰退受苦 中美才會被迫展開對話

沈聯濤(Andrew Sheng)&肖耿(Xiao Geng)    2023年09月05日 07:00:00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實踐教授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以行政命令限制美國投資中國半導體、微電子、量子資訊技術和人工智慧產業,標誌中美科技戰再度升級。在兩大超級強國地緣政治競爭越演越烈的情況下,想要快速解決這場衝突的可能性趨近於零,對全球經濟有害無利。



 



風險投資專家詹韋 (William H. Janeway) 在2018年著作《Doing Capitalism in the Innovation Economy》中,重點描繪美國政府如何透過在關鍵國防科技上資助研發,扮演刺激創新的要角。儘管推動這些科技進步所費不貲,但美國經濟影響力之規模,有效地降低了尖端科技產品和服務的成本。隨後藉由民營新創企業將之商業化,使消費者也能夠輕鬆使用這些創新。簡而言之,借助於規模經濟和專業化經濟之力,美國創新經濟迎來快速成長與繁榮的年代。



 



中國在融入全球經濟的過程中也採用類似模式,在打造中國工業和軍事能力的同時,讓民營企業能夠降低太陽能板、5G基礎設施和電動車等新技術的成本。與此同時,中國外交政策日益強硬,引發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憂慮。



 



到了2012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之際,中國已經被美國視為主要的地緣政治對手。結果導致美國對中國施加制裁,以阻止美國技術被用於強化中國軍事能力。在2018年8月至2023年6月間,共有669家中國企業被列入美國商務部所謂的「實體清單」,這是美方以國安為由,將外國公司列入的黑名單。



 



這些制裁對中國造成重大影響,導致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通貨緊縮風險升高。由於荷蘭南韓日本等美國盟友也施加自己的出口禁令,中國企業不再能取得先進半導體設計和生產所需的關鍵進口產品。



 



這個策略導致2023年上半年美中貿易量下跌達17.9%。這段期間,中國商品在美國進口商品的佔比已降至13.3%,相較於2017年巔峰時期的21.6%,跌幅達38.4%。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同受重挫,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淨流量出現490億美元赤字。



 



去全球化過程正在進行中,也將對美國​​經濟造成深遠影響。目前在中國經商的美國企業逾7萬間,其中近九成均有獲利。中國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佔全球銷售額的31%以上,且佔美國半導體銷售額的36%。2022年中國市場分別佔英特爾 (Intel ) 和輝達 (Nvidia) 營收的27%和26.4%,更佔高通 (Qualcomm) 高達67.1%的營收。「若失去中國市場,我們將無法因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最近示警:「我們沒有另一個像中國的市場,中國市場只有一個。」



 



隨著全球創新經濟持續碎片化,中美企業可能面臨高漲的研發和生產設備成本。畢竟,正如台積電和其他半導體製造商近期的深刻體認,在美生產晶片的成本,比起在亞洲高出許多。更糟糕的是,世界各國政府可能會轉向產業補貼政策來彌補在中國市場的損失,從而可能引發有害的補貼戰。



 



鑑於美國似乎鐵了心要持續當前的擴大制裁策略,中國預料也將採取報復性措施反制。中國最近對於具戰略重要性的稀少原物料(例如鍺、鎵、鎢和稀土金屬)實施出口管制,預示可能有更多更廣泛的反制措施。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的警告,「碎片化的世界,很可能是更加貧窮的世界。」



 



此外,將全球技術及創新市場劃分兩大類別 (一是國防用途,二則涵蓋其他一切用途),可能會扭曲科技發展的動力。有鑑於所有科技都有潛在的軍事應用,外加管制和補貼的交互作用,可能把創新都導向國家安全,進而有可能阻礙消費者導向的高科技產品和服務推陳出新。



 



正如我們有必要規範以抑制市場過度集中,並處理生成式人工智慧和生物科技的倫理議題,我們也必須謹慎控制國防導向科技的競爭。即使在冷戰巔峰時期,美國和蘇聯也成功地透過談判,達成有效減緩核武軍備競賽、防止相互毀滅的協議。



 



同樣的,美國和中國必須建立一個透明化、基於規則的框架,藉以促進民營部門參與開放貿易、培養互信、確保市場開放、保護產權,並侷限懲罰性制裁。國家施加的制裁及補貼,將不可避免地使民營部門和市場退居二線,給世界經濟帶來不利後果。過去幾年來,隨著國家在經濟上的角色日益擴大,這個話題在中國國內持續引發激辯。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和美國都想以強勢地位討價還價,我們也不難理解雙方都擔心發起協商可能被視為是軟弱的象徵。也因此,可能唯有在全球都因嚴重經濟衰退而受苦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被迫展開對話。然而這些對話的延宕時日越長,中國、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所受的痛苦只會越大。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 Tech War Without Winner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