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自動化視角:新AI時代的到來 並不意味人類黃昏即將來臨

孟天行(Jamie Metzl)    2023年09月18日 07:00:00



 




孟天行(Jamie Metzl)



●永續發展倡議架構OneShared.World發起人兼主席

●曾任職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國務院




 



今日放眼四顧,到處都是人工智慧(AI)演算法正在取代人類工作的警告。高盛估計,未來幾年,美國和歐洲目前三分之二的工作職務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AI自動化的影響」。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則顯示,該比例接近五分之一,並特別強調需要大學教育程度的工作。



 



目前存在的強烈共識,是AI演算法比人類更能執行多工任務,且成效更好,這種趨勢也將無止盡地持續。儘管未來總存在著不確定性,但我們顯然正在進入人類發展的新階段,AI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和世界中的角色將越來越吃重。其演算法不僅能使網路搜尋等現有服務更加完善;還會像書寫文字、電力和計算一樣,融入人們彼此、以及與周遭世界互動的幾乎所有層面。



 



新AI時代的到來,並不意味著人類的黃昏即將來臨。人類一直與技術共同進化,這次也不例外。學習用火煮食幫助我們將能量從消化轉移至大腦,反過來又使我們能進化出更強大的社會組織形式。馴化植物和動物則讓人類能夠定居,如此使更多人力能投入狩獵、採集和耕種以外的事情——這反過來又讓我們的技術、文化和文明得以發展。工業化為我們提供了擴大人口、建設現代特大城市和進入太空的工具。



 



就像這些早期的技術一樣,AI將使我們改變。曾經被視為人類獨有的複雜能力,將突然能由AI演算法表現得更好。其中包括電腦程式設計,從大量資料叢集之中破譯模式,生成藝術,以及一系列其他能力,這些領域對AI的敏感性才剛剛開始得到探索和理解。AI技術將改善我們的健康,使我們的經濟更具生產力和效率,並且可望為所有人建立一個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未來。



 



當然,同樣的能力也帶來相當程度的風險,從自主武器的萌生,以及工作的快速流失,以至於我們所創造出來的AI系統的目標,與我們真正的目標之間存在差異的根本性問題。雖然有諸如馬斯克這樣的人士,呼籲在相關風險下,我們應該自願暫停AI的發展,但這根本行不通。AI的潛在好處太大了,我們的社會競爭則太過激烈——無論是內部還是彼此之間。



 



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最好用在為面臨無法避免的發展做準備。我們不僅需要更強有力的規則,更需要有機構(地方、國家和國際)來支援和執行這些規則。我們的目標必須是效益最大化,以及將潛在傷害降至最低。



 



即使即將到來的勞動力市場顛覆的細節仍然不確定,但毫無疑問的是,許多職業類別實質上將會消失,就像以前發生在農業、電話通訊和其他部門的情況一樣。但我們會發現,有些工作是只有人類才能勝任的。現今(在經濟上)不太被看重的工作——比如家庭保健照護人員和詩人——在未來可能會被認為是珍貴的人類職業。正如過去不斷發生著的那樣,未來也將會有我們幾乎無法想像的新就業機會被創造出來。



 



幾乎所有現有的工作,到了未來都以混合的形態存在。即便AI演算法並未取代你,但找到更有效與AI搭檔工作方式的人也會取代你。這意味著我們都需要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混合能力」策略。



 



由於每項工作都可以分解為一連串的核心能力,因此個人和組織都必須審視這些任務,釐清哪些任務應該交由人類,哪些應該託付給AI,又有哪些必須由兩者聯手完成。成功的關鍵是讓AI和人類各自做他們最擅長的事情,並且找出讓AI和人類在其他事務合作的最佳方式。那些找到最佳組合的人,將成為新經濟的引領者。



 



未來不屬於AI,也不僅僅屬於人類。就像從石器時代以來的情況一樣,我們將與我們所擁有的技術共同發展——只是速度將會更快。每個人都應該抓緊時間,找出最佳的解方。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王能斌)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uman Success in the AI Ag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