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賢(Yi Fuxian)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婦產科資深研究員
●著有《大國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國計劃生育》
中國的房地產業是全球最大的資產別,規模甚至超過美國的股票或債券市場。但是愈來愈多人擔心,它是即將破裂的泡沫。中國負債累累的房地產巨擘恆大已在美國聲請破產保護,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也正面臨流動性危機。這兩者若有任何一個或者兩個同時破產,都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首先,為什麼房地產泡沫會出現呢?就像中國今天面臨的諸多問題,房地產泡沫可追溯到1980年實施的一胎化政策,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中國的經濟、政治和外交的走向。當時,中國的決策者認為,中國的可耕地只有14億畝左右(相當於1/15公頃),人均可耕地面積僅為印度的40%,因此需要限制出生率,並限制城市土地的開發與使用。
回過頭看,這個決策其實大錯特錯。首先,在1996年,衛星遙感探測技術顯示,中國實際上擁有19.5億畝的可耕地。再者,就算當初的估算正確,可耕地不一定與糧食產量呈正相關,因為糧食產量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在2022年,中國的可耕地面積僅為印度的77%,糧食產量卻是印度的兩倍。
中國的糧食有五分之一是進口,但這是因為農業政策以及國際市場系統使然,並非因為可耕地不足。此外,中國在提高國內糧食生產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自1980年至2021年,中國的穀物產量從每畝196公斤大幅上升到每畝421公斤。若要與美國當前的產量水平並駕齊驅,代表糧食產量還可以再提升30%,而這在不久的將來是可以實現的。中國科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除了現有的19.5億畝可耕地外,尚有8.5億畝未開發的可耕地。
中國還有20億畝的沙漠,透過灌溉和土壤改良,其中一部分可以被改造為可耕地,一如曾經貧瘠的毛烏素沙漠現已變成耕地。中國還擁有60億畝草原(比印度全部的土地面積還大),具有極大潛力生產更多的肉類和乳製品。室內農場(垂直農場)和白色農業(利用微生物將稻草轉化為飼料)等新型農業也有望大幅增加糧食產量。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吃進更多食物不見得有益健康。食物供應量過多可能導致與肥胖相關的健康問題,連帶醫療費用也會跟著增加。在已開發國家中,美國人每日可得到的熱量供應量和蛋白質供應量高居榜首,但預期壽命最短,醫療費用最高;日本則剛好相反。至於中國,每人可得到的熱量供應量與營養成份供應量相當於美國和日本的平均值。
2000年,中國的人口普查顯示,生育率僅有1.22(咸信生育率保持在2.1才能達到人口替代率),亦即最新一代人口是上一代人口的一半。現階段,廢除一胎化政策以及為城市化釋出更多土地,理應才是合理的做法。
但是中國採取了不同的做法。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組員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官方人口學家以及與政府立場相符的人口專家)將生育率修訂為1.8,預測人口將在2033年達到15億人,以及建議繼續執行一胎化政策並保護可耕地。此外,在2006年,中國劃定並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規定「每人1.2畝耕地」的標準,以及在城市發展中,對土地使用有嚴格的限制。
根據中國的城市發展計畫,規劃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是1萬人,但快速的城市發展,年輕人移居城市的速度遠快於城市可容納人口需求的速度。例如,深圳市的城市規劃在2010年獲得中國國務院批准,根據計畫,在2020年,建成區面積控制在890平方公里之內,人口為1100萬。所有的住宅區、幼兒園、學校和其他基礎設施都是根據這些參數進行規劃。
然而202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深圳市的人口已達1756萬人,建設用地面積為956平方公里,代表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是1.8萬人,福田區的人口密度甚至已達2.7萬人。(上海、廣州和北京一些區域的人口密度甚至高於深圳。)作為對照,在美國主要城市如芝加哥、費城和邁阿密的市中心,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00人,在市中心以外地區則更低,每平方公里僅1000人。
中國的城市化率(urbanization rate)從1980年的19%增至2021年的65%,提供城市化的土地卻愈來愈不足。在2021年,25%人口住在縣鎮的城市化地區,40%人口住在城市,但整個城市建成區面積僅有62400平方公里(9400萬畝),僅占中國土地總面積的0.65%。難怪房價飆升。
儘管中國政府在2016年開始放寬一胎化政策(早該做卻遲遲不做),允許每對夫妻生育兩個孩子,2021年進一步放寬到三個孩子,但就連官方被灌水的數據都顯示,中國的人口開始減少。根據官方報告,中國人口在2022年達到高峰,達14.1億,預計到2050年左右,將下降至12億(如果生育率穩定維持在目前的官方水平,亦即1左右)。但我估計目前實際人口是12.8億,到2050年左右,將下降至10億。
總之,以「每人1.2畝可耕地」的標準計算,即便有14.1億人口,也只需要16.9億畝的土地,表示還有數億畝的土地可以用於城市發展。正如我在《大國空巢》一書中指出的,中國潛在可用的土地夠多,可以讓所有城市的人口密度下降至與芝加哥差不多的水平。這有助於房價大幅下降。(系列二之一)
(翻譯:張瑩,責任編輯:楊淑華 )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 Chinese Bubble Long in the Making》,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