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日本能成為世界下一個偉大的成長故事嗎? 億萬富豪、傳奇投資人巴菲特(Warren Buffett)似乎這麼認為。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計,2023年日本經濟將成長1.4%,對於一個人口在14年來持續減少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
但日本經濟也可能是一顆定時炸彈。日本勞動市場吃緊,雖然當局實施汽油補貼,通貨膨脹仍居高不下,日圓實質匯率已達到30年來低點。在數十年維持近乎零利率之後,目前尚不清楚日本銀行(央行)能否在不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情況下調高利率。
日本銀行新任總裁植田和男表示,日銀將維持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但也承認全球經濟有「非常高的不確定性」。鑑於推動全球通膨和利率上升的力量越來越明顯,日本的貨幣政策很明顯無法再自行其是。
多年來,許多投資者認為零利率政策不會持續下去,而和日銀對作,放空日本債券,但一次又一次,投機者被打垮,如今「寡婦交易」(指做空日債)現在可能真的會有回報。
日銀不願提高短期政策利率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日本的政府債務總額目前占 GDP的260%,扣除1.25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後占GDP的235%。如果日銀被迫將短期政策利率提高3%——大約是美國聯準會升息幅度的一半——政府的償債成本將會暴增。
此外,大幅升息將給日本銀行業帶來龐大壓力,特別是如果長期利率也調高的話。這正是美國3月發生的事情,當時聯準會的貨幣緊縮引發連鎖反應,導致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和其他幾家金融機構倒閉。
無論日銀如何制定行動,在利率接近零、投資人預料會一直維持超低率的情況下,調高利率非常具有挑戰性。但如果通膨持續居高不下,決策者將被迫採取行動,畢竟,市場終將推高殖利率曲線上的各種利率。
過去兩年來,全球實際利率飆升,日本卻下滑,儘管通膨率上升。基於日本已深度融入全球金融市場,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不可能持續。
作為最早應對人口減少和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工業化國家,20多年來,日本一直是世界宏觀經濟的實驗室。一些專家以日本為例證明政府巨額負債無關緊要,但事實並非如此,政府負債至關緊要。與希臘和義大利等其他債台高築的國家一樣,過去30年,日本經歷了極低的平均成長率,1990年代初期,日本人均GDP達到美國的75%;此後降至不到60%,儘管在此期間,美國的成長率也不高。
除了債務問題,日本經濟還陷入不斷升級的中美競爭。過去幾十年裡,正如謝德(Ulrike Schaede)在她富有洞察力的著作《日本的商業重塑》(The Business Reinvention of Japan)中所指的,日本企業在亞洲供應鏈中找到一個高價值利基市場。日本最賺錢的企業未必是家喻戶曉,主因是它們大多為企業提供中間產品,而不是提供最終產品給消費者,它們在高科技領域有很大的漲價空間。
但這種經濟重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利用了中國的快速成長。現在,中國的成長引擎欲振乏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有可能使事情變得更糟,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獨特的戰略能否持續下去。
與此同時,日本也和歐洲一樣,面臨迫切需要增加國防開支。中國日益專橫——特別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給日本敲響了警鐘,日本政府公布未來5年內計劃將軍費開支倍增至GDP的2%。長期來看,這些支出還會進一步增加,日本將不再能夠藉著搭美國國防預算的便車來維持低稅收。
當然,作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有許多工具可以應對人口和經濟挑戰。例如,它可以解決阻礙婦女生育的過時企業社會規範,還可以使用公共政策工具,例如歡迎更多移民。
但遏制衰退的政策,必將使利率正常化的必要性提高,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往往發生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日本復甦對全球經濟有利,但利率走高可能是一個主要風險。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Bank of Japan's Seductive Widow-Maker Trad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