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市場視角:自由會帶來繁榮 亦或繁榮帶來自由?

阿德曼(Jeremy Adelman)    2023年10月15日 07:00:00

阿德曼(Jeremy Adelman)

●普林斯頓大學全球歷史實驗室主任




 



美國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很少會自我懷疑。他致力於推廣市場不受阻礙的種種好處,因而成為放鬆管制、私有化和自由貿易的精神導師。他認為,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就是公民和政治自由的基石,而壓抑供需法則運作的社會,注定會失去自由。這些信念支撐著自1970年代起盛行長達半世紀的「超全球化」,傅利曼就是其代言人。



 



然而,晚年的傅利曼卻偶爾會表達疑慮。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他擔心自己大張旗鼓喊出的「私有化、私有化、私有化!」口號是錯的。他告訴困惑的保守派聽眾:「我錯了,那還不夠。」畢竟,曾經被吹捧為全球化「強力小馬達」的香港和新加坡,現在已經成為自由度較低、市場導向模式的範例–——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選舉卻不然。



 



身為新自由主義大祭司的傅利曼,最終目睹自身遺澤遭到政治貨幣主義、政府負債暴增,以及近期管制型國家捲土重來所取代。正如史丹佛大學歷史學家伯恩斯(Jennifer Burns)的精彩新傳記《傅利曼:最後的保守派》(Milton Friedman: The Last Conservative,暫譯)所示,若要講述傅利曼的生平以及他對現代世界的影響,就要追蹤我們對於市場及更廣泛現代性看法轉變的軌跡。



 



新自由主義掙脫束縛



 



關於新自由主義贏得勝利之後的故事,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我們所熟悉的傲慢自大和過猶不及。新自由主義者是一群好大喜功的狂熱分子,決心擺脫凱因斯主義者對於政策制定和教科書的控制權,他們領導一場成功運動,將其典範引入大學和智庫。然而,不平等、工業荒原和環境末日的現實最終追上,然後淹沒他們的理想。



 



美國1964年總統選戰中,高華德(Barry Goldwater)曾將新自由主義信仰奉為圭臬,使得共和黨成為第一個接受新自由主義信念的政黨(這是傅利曼首次接觸到行政權力)。然而,現在就連共和黨也開始焚燒曾經揮舞的旗幟。剩下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新自由主義廢墟中尋找證據,解釋到底哪裡出了錯。



 



第二種說法則更加關注經濟思想如何產生,以及其先驅怎麼看混亂的現實。伯恩斯的書以及經濟學家考德威爾(Bruce Caldwell)和克勞辛格(Hansjoerg Klausinger)合著的《海耶克:前半生,1899-1950年》(Hayek: A Life, 1899-1950,暫譯)正是這一類敘事的傑作,提供了重建新自由主義思想史的路徑。後者是奧地利經濟學家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傳記的上冊,肯定會名列海耶克權威傳記之列。



 



傅利曼和海耶克都被冠上思想家的形象,他們出身學術界,同時尋求將概念工具化,無論是透過企業贊助,或是藉由將自己和研究成果與政治運動掛勾。兩人都試圖回答貫穿新自由主義史的大哉問:自由會帶來繁榮,亦或是繁榮帶來自由?



 



在全球化的鼎盛時期,答案似乎很明確。中國獲邀加入世貿組織,是因為人們認為商業和繁榮將推動其走向民主化。20年後,這種信念看來早已過時。冷戰結束和自由民主明顯勝利,創造出解決問題的假象。回想起來,西方領導人過去選擇視而不見的不確定性、模稜兩可和道德妥協,現在再明顯不過。



 



傅利曼和海耶克提出了新自由主義的核心問題,儘管當時源於1820年代的自由世紀已踏入暴力末路。海耶克在1899年出生於維也納的富裕之家,成長於中歐自由主義的鼎盛時期。他在維也納大學唸法律和政治學,曾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也細讀英國哲學家密爾(John Stuart Mill)的作品。他深受那個時代的影響,因此覺得有必要解釋那個時代為何血腥消亡。



 



海耶克的作法,是採納盛行的末世論歷史觀。和其他許多人一樣,他閱讀德國哲學家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的末日巨作《西方的衰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並附和這名德國保守派在首次涉足美國時,對紐約等現代世界大城市的蔑視。



 



考德威爾和克勞辛格的著作前半部分顯示,海耶克思考著自己所熟知的優雅、貴族式(儘管稍帶反猶太主義意味)奧地利自由主義學派的衰落。儘管如此,維也納大學仍是透過辯論,形成哲學、心理學和經濟學領域思想的重鎮。海耶克全盤吸收這些思潮,直到他受到脾氣暴躁、尖銳的經濟學家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的影響為止,後者因其對貨幣的研究和對社會主義經濟計算的批判而聞名。1914-24年的嚴重通膨,導致市場穩定性和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相關爭論,成為所有自由主義者探討的主軸。



 



正是為了要理解脆弱的價格機制,海耶克步入經濟學領域。如果不仔細監管貨幣供應量,資本主義還能穩定嗎?或如海耶克在對美國貨幣政策的早期研究中所形容,是否還有其他措施注定要淪為「人為」噱頭?



 



這些問題以現代價格理論的形式,從維也納學派傳播到芝加哥學派,引發活力十足和健康的激辯,最終影響傅利曼和海耶克。最終說來,海耶克擅長的是清楚地指出問題、測試可以探索經濟週期理論的工具,而非提供自信、明確的解答。隨著經濟劇烈波動,從1914-24年通膨到1929年後市場崩潰,海耶克發現價格對於資本主義永續性造成兩難,這使他瀕臨精神崩潰的邊緣。(系列二之一)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Two Faces of Neoliberalism》,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