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利率視角:貨幣政策框架未失靈 執行錯誤才導致通膨超標

克拉里達(Richard Clarida)    2023年10月23日 07:00:00

克拉里達(Richard Clarida)

●美國聯準會(Fed)前副主席

●品浩(PIMCO)全球經濟顧問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與國際事務教授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專員



 




 



核心物價通膨(剔除了食物與能源)持續勁揚,以致超越央行通膨目標,已成為疫後全球經濟景觀令人苦惱的顯著特色。面對經濟影響如此重大的現象,我們這些關注國際相關例證的人士會找尋共通的因素,來解釋觀察到的跨國通膨關聯性。我想到至少三個共通點。



 



首先,有充足證據主張,起初通膨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跨國竄升,一部分是受總供給遭遇負面衝擊所觸動



 



其次,有可觀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支持(以美國的例子來說,盛況空前),先是在2020-21推出,以緩和經濟景氣和就業受到的打擊;接著又在2022年祭出(特別是在歐洲),藉此抵銷因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造成的能源與糧食價格上漲。



 



各大先進經濟體的央行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紛紛部署各式各樣的政策組合,結合了調降利率(或把利率維持在有效下限)、提供前瞻指引,以及透過大規模量化寬鬆(QE)計畫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有趣的是,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各國財政政策規模之間的差異,更甚於貨幣政策規模的差異。雖說關聯性和因果關係是兩回事,但值得一提的是,各國因應疫後通膨與跨國通膨的財政反應,其間的關聯性遠遠強過跨國貨幣基數與通膨增長之間的關聯性,至少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是如此。



 



第三個助長疫後通膨飆升的共通因素,是各經濟部門相對價格持續大幅變動,尤其是貨物vs.服務的相對價格。不必先針對「貨物vs.服務相對價格起初上揚,究竟有多大成分反映的是需求vs.供應變化」選邊站,也能提出這個論點。如果貨物的均衡價格(equilibrium price)上漲,不論是什麼原因造成,整體物價水準也將上漲,除非央行想要藉政策調控讓服務價格下滑。



 



倘若服務業名目價格呈現某種僵固性,央行面臨一個抉擇。央行可選擇放任相對價格上漲,並且接受一時性的物價水準升高(這情況孤立而論將產生「暫時性」通膨)。或者,央行也可選擇提高利率,使民眾陷入失業處境,好把服務價格壓到足以讓物價指數升幅持平於央行通膨目標的地步。結果,央行選擇了包容物價壓力,不試圖採取措施抵銷貨物vs.服務的相對價格上漲,至少初期是如此。



 



考量2021年至2022年因應全球通膨飆升的貨幣政策反應時,有一點值得注意:先進經濟體央行都等到標題通膨率已經超過目標通膨率,才開始提高利率。同樣地,幾乎所有的先進經濟體央行(瑞士和挪威除外)都延遲提高利率,直到核心通膨率也已經超標為止。



 



許多人質疑的問題是:為什麼先進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這麼普遍地「落後曲線」?批評美國聯準會(Fed,筆者在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擔任Fed副主席)的人士指稱,通膨持續性地超標,加上延遲升息直到通膨已經超標才調高利率,必定是肇因於貨幣政策基本框架失靈。根據這種推論,疫後紀錄顯示,通膨目標機制(inflation targeting)與其「近親」,也就是2020年8月Fed採納的彈性平均通膨目標機制( flexible 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FAIT),已雙雙崩潰。



 



容我提出不同觀點,誠如我在最近一篇文章提出的論點,宜把疫後紀錄理解為事後策略與執行錯誤導致的結果,而不是貨幣政策框架的問題。別忘了,Fed在2020年9月承諾延緩升息直到「勞動市場情況 … 達到與就業最大化及通膨升至2%相符的水準」。Fed隨後在2020年12月發布指引,預告唯有在邁向就業最大化和物價穩定目標已獲致「更多可觀的進展」之後,才會開始縮減QE資產收購步調。然而,這些承諾儘管與Fed的新政策框架一致,卻並非新框架規定的必要條件。



 



再者,2020年9月Fed承諾的升息前須達到的就業通膨先決條件,在2021年9月達到了,時間點與倘若依據標準泰勒法則(Taylor Rule)框架訂出的啟動升息日期相近。而且,現在,主要先進經濟體的基礎通膨看來都已觸頂。隨著導致通膨起初竄升的負面供應干擾化解,基礎通膨似乎正依循下降軌道,朝重返官方通膨目標邁進。



 



央行官員之前猛力升息,如今這波疫後緊縮循環似已接近終點。他們現在的判斷是,已把利率升到「充分限制」(成長)的領域,倘若現行政策維持一段時日,通膨終會降回目標水準。依筆者推測,過去十年來各國央行把利率維持在「更低水準更久」的口頭禪,不久將被「更高水準需多久就多久」所取代。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Anatomy of the Global Inflation Spik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