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飢餓視角:英國是第六大經濟體 卻每7人有1人食物匱乏

德維羅(Stephen Devereux)    2023年10月30日 07:00:00

德維羅(Stephen Devereux)

●薩塞克斯大學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自1960年代至2010年代中期,全球飢餓人口逐漸減少,但此一趨勢正在逆轉,儘管近年糧食產量創新高,飢餓人口卻開始增加。2021年,全球有8.28億人面臨飢餓問題,比2020年多了4600萬人,也比2019年多了1.5億人。



 



這個現象不只出現在低收入國家,在較富裕的英國、南非和巴西,大量人民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我們近期的研究表明,糧食分配不均與大規模飢荒可能會成為新常態。



 



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英國,每7人就有1人在2020年9月面臨食物匱乏的問題,全國有超過2000家食物銀行在營運,而10年前只有不到100家。



 



至於巴西,貧窮和糧食不安全的問題在2010年代初期降至最低水準,但因2014年經濟開始衰退,隔年進一步惡化,使上述進展為之逆轉,與此同時,政壇動盪加深經濟危機,導致總統羅賽芙於2016年遭彈劾下台。



 



2019年波索納洛政府上台,並未努力減少飢荒或貧窮問題,接踵而來的Covid-19疫情讓問題加劇。根據估算2022年時,約有1.25億人(超過一半人口)面臨某種程度的糧食不安全,其中3300萬人生活在飢餓中。非裔及拉丁裔社群、婦女為主要支柱的家庭、育有孩童的低收入戶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



 



我在南非長大,當地情況與巴西類似,飢餓問題深植於歷史遺留問題,雖然憲法載明承認人民有權獲得充足的營養,糧食不安全的狀況依然存在。2018年至2020年之間,近45%的人口面臨中度或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問題,是巴西同期的兩倍



 



目前全球糧食產量足以餵飽全球人口,所以出了什麼問題?要如何解決?



 



首先,各國政府態度消極。英國缺乏政治決心解決日漸加劇的不平等問題,加上福利制度不完善,迫使食物銀行和慈善機構彌補其不足之處。只有當飢餓問題上升到威脅政治人物的選票,情況才可能有所改變。



 



南非公民社會組織及新聞媒體努力提高糧食不安全議題的社會意識,並追究政府的責任。例如自2022年3月以來,網路媒體「特立獨行日報」(Daily Maverick)以「糧食正義」為題,發布一系列文章,像「贈與者的禮物」等非政府組織,提供食物給有需要的人,而其他團體則向政府施壓,要求履行職責確保人民的糧食權。誠然,這些行動當然指明正確的方向,然而猶嫌不足。



 



第二個問題是國際間常見的卸責手法:檢討受害者。例如英國政治人物宣稱,人們依賴食物銀行是因為他們不會煮飯或無法控制家庭開銷。此番言論既不準確,亦無助於解決問題。社會結構不平等和權力失衡才是糧食不安全背後的主因,無關乎個人選擇,這對小規模種植的農民、邊緣化群體以及婦女的打擊最大。



 



要克服基本的系統性飢餓與貧窮問題,應以受糧食不安全影響最深的人為核心,才能創造更公平的食物系統,改善人們獲取營養的管道和生計。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支持以邊緣化群體的需求為中心,由社區主導的計畫,並在中央及地方針對歷史性不平等制定對策,確保將飢餓者納入所有層面的決策。



 



英國城市布萊頓和霍夫提供很好的例子,說明社區團體和政府官員如何共同合作解決飢餓及貧窮問題。透過全系統的方法,聯合當地政府的健康、規劃和交通等部門,與學校廚房和社區組織合作,使該市得改善獲取健康食物的管道,並降低孩童肥胖率。此外,自2006年起,有效的糧食政策和解決糧食匱乏的策略,使利益相關者得以針對相關議題,根據需要調整計畫。這種長期願景加上不限於糧食組織的跨部門合作模式,是該城市成功的關鍵。



 



最終,協調行動對於創造更公平結果至關重要,我們需要質疑糧食系統的運作模式,以及誰從中受益最大。研究人員、倡議者與慈善組織需與地方、國家和全球領袖合作,矯正糧食生產、加工、分配和消費系統中的結構性缺陷。



 



在一個糧食產量足以供應全球人口的世界裡,我們就不應視飢餓是生活中不可改變的事實。沒有人應該擔心下一餐沒有著落,或者有沒有下一頓。



 



(翻譯:江婕瑜,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Global Hunger Crisis Must Not be Normalized》,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