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瑞(James K. Galbraith)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詹森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美國國會經濟聯合委員會執行主任
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在2023年11月7日紐約時報電子報提出一個好問題,儘管問得有點遲:為什麼這麼多經濟學者誤判通膨情勢?畢竟,近年來主流經濟學者幾近一致的共識是,通膨將揮之不去,–甚至加速,如此一來美國聯準會(Fed)就有理由大幅提高利率。然而,2021-2022的假性通膨(quasi-inflation)證明是暫時性的。
克魯曼以完美無瑕的外交辭令提出他的疑問,宣稱「尊重」布魯金斯學會三位作者在2022年9月發表的一篇論文,該文後來獲哈佛大學學者佛曼(Jason Furman)宣揚,文中預測必須至少兩年失業率升到6.5%,才能把通膨壓回Fed自訂的2%目標。但在該論文出現之前,早在Fed一連串升息的效應被察覺之前,通膨就已經升到頂了。接下來的一年期間,即使失業率仍低於4%,通膨仍日益降溫。「暫時隊」(Team Transitory)──成員一度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L. Yellen)––忍受了兩年的嘲笑,但自始至終一直是正確的。
克魯曼正確地把焦點擺在某些通膨「悲觀人士」的邏輯謬誤,他們「提出新的、毫不相干的理由為自己的主張辯解:通膨「仍將頑固地居高不下」,直到2021年財政刺激方案效應減退很久以後。由於這些悲觀人士遭遇的主流異議微乎其微,他們的災難預言持續主宰著主流論述,直到2023大半年。
克魯曼巧妙地避免指名道姓提及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薩默斯用來「合理化」通膨悲觀主義的理由包括:想當然過剩的「儲蓄」、Fed的「購債」措施、對「利率幾近於零」的預測,以及「飆漲的股票和不動產價格」。然而,除了他對財政刺激的憂慮有道理,其餘全是胡說八道。誠如我當時指出的,儲蓄不可能造成通膨,技術性預測也沒有因果力量。
克魯曼戴上天真的面具說,那「幾乎像是經濟學家為悲觀找理由」。彬彬有禮地,他拒絕告訴我們,那些理由可能是什麼。但有兩個理由呼之欲出。第一個理由是恐懼:如果美國勞工仍保有新冠肺炎紓困方案提供的財務緩衝,可能就「更難使喚」他們。第二個理由與權力有關:高利率往往支持美元的國際匯率。
從那時起,不同的Fed官員多次對這兩種動機坦承不諱。例如,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的演說中總是對薪資念念不忘,他也公開表明對維持強勢美元的承諾。難怪主流經濟學家支持––其實是塑造––同樣的論述。
但我自己也彬彬有禮,因為我略去第三種可能性沒提:也就是說,有些主流經濟學家可能喊高利率以迎合銀行家,銀行家在利率高時享有更大的利潤(尤其現在Fed對銀行準備金直接支付利息)。對此事強烈表明立場,可能獲致優渥的演講費、顧問合約、或一條通往高階公職的捷徑。誠如克魯曼的結論:「我希望見到一些嚴肅的思索,思考為什麼這麼多我的同行在此議題上錯得如此離譜,或許見到他們對自己動機的一點自省。」
若是那樣,很好,但我們不必屏息以待,而是應該轉而探討更大的問題。克魯曼提到,他提及的經濟學者全都是「主流經濟學界的一部分」。他意在稱讚,但就如哈姆雷特名句,「癥結就在此」。試想,主流經濟學家誤判情勢的頻率有多高––不只是小事,也包括大事。還記得嗎,他們出了名的失敗是未能預見2007-2009年金融海嘯,或在2010年可悲地建議轉向撙節?對俄羅斯制裁可想而知的負面效應,又怎麼說?對2021-2022年通膨的錯誤診斷,只是長久以來一連串挫敗的最新插曲罷了。
那麼,我們該問的問題應當是,主流經濟學是否出了什麼差錯。主流經濟學家也許該重新檢視他們的核心信念,或者,我們根本需要某種新的「主流」。
當然,克魯曼提到,「有一派論述事關把1970年代的通膨拿來相提並論」。但這只是對問題輕描淡寫而已。真正的問題是,當今頂尖的主流經濟學家大多是在1970年代養成的,他們的世界觀–– 不只是事實,還包括理論––早在那時候就固定了。談論總體經濟議題如通貨時,一般均衡理論、通膨與失業之間的權衡,以及貨幣主義的影響力仍大。阿羅(Kenneth Arrow)、薩謬森(Paul Samuelson)、梭羅( Robert Solow)和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理論持續發揮影響力。
上一代的研究一部分是科學性的,一部分是政治性的。作為「社會科學家」,他們篤信數學的力量,借用自前幾個世紀的天體力學。政治上,他們尋求捍衛資本主義,抵禦冷戰期間來自蘇維埃的挑戰。把這些目標結合起來,他們塑造了市場導向的數學框架,而當今的主流經濟學家就是在這個框框裡培育出來的,他們至今難以掙脫這個束縛。昨日的神童,包括薩默斯和克魯曼,如今已老態龍鍾。
值得注意的是,克魯曼反思通膨減緩(disinflation)的文章裡,完全沒提到並未誤判情勢的經濟學家,包括麻州阿姆赫斯特大學的韋伯(Isabella M. Weber)、利維經濟研究所的雷伊(L. Randall Wray)和尼爾西辛(Yeva Nersisyan)。他們早在2022年3月就準確地預測通膨將減緩。
但提出更佳想法的經濟學家,連名字都不曾被提及,就更別提獲得所謂頂尖學系提供的工作機會了,主因是有太多老派衛道人士想要保存他們從1970年代壟斷至今的學術、政治和媒體地位。這意味著肅清新的想法,和貶抑超越他們的後起之秀。藉由彬彬有禮、溫和婉轉地批判他新近挫敗的「同行」,克魯曼外交手腕未免使得過火了些。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y Mainstream Economics Got Inflation Wrong》,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