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中俄視角:俄羅斯覬覦中國領土 歷史上從沒有停過

史諾(Philip Snow)    2023年05月04日 07:00:00

 




史諾(Philip Snow )

●作家、深耕中俄關係史

●著有《The Fall of Hong Kong: Britain, China, and the Japanese Occupation》、《China and Russia: Four Centuries of Conflict and Concord》等書




 



自本世紀初以來,中國領導人訪問莫斯科和俄羅斯領袖訪問北京時,總是用最高級形容詞描述中俄關係,宣稱兩國關係「歷來最佳」、攀上「無與倫比的高峰」,達到前所未見的「高度互信」。



 



從這些說詞可對中俄關係現況窺知一二,但欲了解何以走到這一步,和未來關係可能起什麼變化,就必須檢視過往歷史,而這要從17世紀兩大強權開始接觸時說起。



 



1644年,滿族入主中國建立清朝時,遭遇兩個不同類型的俄羅斯人:一類是從西方為貿易和外交任務而來;另一類是哥薩克人,他們橫越西伯利亞,沿著清朝東北疆界黑龍江(阿穆爾河)河谷燒殺擄掠。滿清把前者稱為「俄羅斯」,後者稱之為「羅剎」。



 



但到1670年,清朝斷定這兩種人都與威脅中國西北的新崛起強權交好。清朝皇帝康熙決定驅逐哥薩克掠奪者,先是在1685-86年攻入他們在雅克薩(俄稱「阿爾巴津」)的殖民地,然後花了一番工夫保持中俄關係和平穩定,以免邊疆人民不得安寧。



 



康熙於是向莫斯科的沙皇提議,促成1689年「尼布楚條約」,俄方同意撤離黑龍江河谷,交換條件是准許他們的商人進入北京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政府歷來與外國勢力簽署的第一份平等條約(一部分原因是滿清並非漢族),為一段長久相安無事的和平時期奠定基礎。



 



新邊境



 



這種新安排確保了俄羅斯中立地位,不介入滿清與叛亂的準噶爾之戰,也讓俄羅斯人享有對北京銷售毛皮和其他產品的權利──起初透過政府派遣至北京的商隊進行貿易,後來透過駐貨物集散地恰克圖(Kyakhta)的民間貿易商。



 



緊張關係仍在。到1750年代,中俄之間的土地全已分配完畢,而在新疆、蒙古和東北偌大的邊境地區長年衝突不斷。然而,大清不急與北方鄰國起衝突,沙皇的西伯利亞政府忙著與普魯士打仗(「七年戰爭」),同樣想避免與中國開戰。



 



因此,表面上的和平持續下去,但緊張關係並未消失。清朝一旦平定準噶爾之亂,就不再需要俄羅斯在那方面的暗助,恰克圖邊境貿易一度戛然而止。而且,隨著滿清統治者漢化,他們開始把俄羅斯人視為朝貢者,態度變得高傲起來。



 



這些趨勢被俄羅斯軍事和經濟力量穩定成長打破。1850年代,長久來的均衡狀態突然逆轉。第一次鴉片戰爭(1839-42)過後,俄羅斯人開始不滿於恰克圖邊境貿易不敵英國競爭;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敗北後,亟欲在東方彌補回來,解決之道就是擴大版圖。自1854年起,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Count Nikolay Muraviev)派遣一系列兵船至黑龍江流域,沿著北岸在不同地點部署俄羅斯人屯墾,騷擾當地的滿清軍官。



 



儘管在1858-60期間簽了一連串新條約,俄羅斯人仍能讓整個「外東北」地區脫離大清統治,該地區面積相當於法國和德國的總和。昔日勢均力敵態勢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軍事、政治和經濟力量全面壓倒中國,這將為往後130年的中俄關係定調。



 



不過,有別於同時期英、法對中國的侵略,俄羅斯則是不流血的征服。俄方以長輩姿態自居,擔任大清與西方列強之間的調停人,甚至安排武器和軍事訓練,協助大清平定華南爆發的太平天國之亂。



 



自1860年以降,俄羅斯和其他西方盟友借助電報、汽船和鐵路,可直通中國內陸。主導興建西伯利亞鐵路的靈魂人物威特(Count Sergei Witte)當年預言,「俄羅斯在東方的勢力將隨距離縮短而增加」,但俄羅斯始終仍保持大致善意的姿態。



 



大清在與日本的甲午戰爭(1894-95)大敗後,時任俄羅斯財政大臣的威特與李鴻章簽訂聯俄制日的防禦聯盟協議,主要條件是允許俄羅斯人修築貫穿東北地區的東清鐵路(Chinese Eastern Railway),賦予俄羅斯對當地經濟幾近壟斷的控制權。李鴻章在日記上寫道:「如果俄人不想控制我們的國內事務,這可能是個強大的聯盟。」



 



帝國主義



 



但當時帝國主義氣焰如日中天,列強爭著透過租用或公然併吞割據中國領土,俄羅斯決策官員也擔心落人之後。沙皇尼古拉二世據說就垂涎遠東土地。1897-98冬季,俄羅斯艦隊占領大清位於旅順的海軍基地和貿易港大連,沒跟清朝當局知會一聲。



 



至此,俄方顯然已揚棄昔日友善的做法。1900年,清廷支持的排外暴亂義和團運動興起,沙皇軍隊入侵並蹂躪東北,標誌著200年來中俄第一場重大軍事衝突。沙俄將領開始夢想建立一個「黃俄羅斯」。這是俄羅斯強行占領中國可觀一部分領土最接近的例子。



 



然而,這種結果不可能實現。東北地區反俄情緒高張,估計必須長期派駐一支13萬人的軍隊,才鎮壓得住人口稠密的清朝奉天省。任何殘留的併吞幻夢,也因俄羅斯在1904-05日俄戰爭吞敗而粉碎。



 



但這澆不熄沙皇擴張版圖的野心。相反地,俄羅斯人與其征服者聯手,在1907年至1916年締結一系列密約,把中國邊境地區劃分成俄羅斯或日本的勢力範圍。俄羅斯此時注意力大致轉向外蒙古;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後,外蒙古尋求脫離中國。



 



1915年,俄羅斯逼羸弱的中國新政府簽署條約,賦予外蒙古自治地位。這使沙俄備受年輕中國民族主義人士痛恨。此後,中俄雙邊關係就變得不穩定。(系列三之一)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hina and Russia's Long Danc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