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爭霸視角:毛澤東拉攏尼克森政府 對抗蘇聯「老大哥」

史諾(Philip Snow)    2023年05月05日 07:00:00

 




史諾(Philip Snow )

●作家、深耕中俄關係史

●著有《The Fall of Hong Kong: Britain, China, and the Japanese Occupation》、《China and Russia: Four Centuries of Conflict and Concord》等書




 



沙皇已死,沙皇長存





1917年沙皇政權垮台,隨後遠東地區俄羅斯帝國權力崩潰,讓中國再度將平衡推向對自己有利的一方。當年12月,沙皇管轄下中東鐵路的叛變警衛,遭北京軍閥旗下軍隊解除武裝,這史上首度歐洲士兵被迫屈服於中國武力。



 



「鐵路之都」哈爾濱落入大軍閥張作霖之手,淪為哈潑雜誌作家筆下「世界上唯一遭黃種人統治的白種人城市」。與此同時,軍頭徐樹錚揮軍外蒙古庫倫,撕毀1915年自治條約,當地重新由中國直接管轄。



 



蘇聯的新統治者採取行動,再度將俄羅斯標榜為中國的善意贊助人。接下來十年內,蘇聯顧問對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和軍事活動同樣進行微觀管理。目標是讓他們為偉大的「北伐」、推翻軍閥政權做好準備,以團結中國、對抗世界帝國主義勢力。在此期間,莫斯科歡迎許多年輕中國激進分子到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後來稱為中山大學接受培訓。



 



但舊有平衡尚未恢復。蘇聯運將牢牢掌握著方向盤,向經常「不受教」的中國乘客發號施令。國民黨主流軍隊高層對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疑慮甚深,而完全依賴蘇聯資助的中國共產黨則對莫斯科強行牽線下與「資產階級」國民黨結盟感到深惡痛絕。國共雙方都意識到,蘇聯政權的革命光芒下隱藏著部分舊沙皇戰略意圖。



 



因此,1919年承諾中國人民在中東鐵路等問題上作出全面讓步的《喀喇汗宣言》,隔年就神秘地不再生效。同樣的,1921年紅軍在外蒙古建立親蘇政府,基本上是恢復了當地在1915年脫離中國管轄的自治協議。1927年,正值北伐巔峰期,布爾什維克革命實驗以慘敗告終。數以萬計的中共活動分子在上海和廣州被國民黨軍隊殺害,國共兩黨的蘇聯顧問被驅逐出境、關押或槍決。



 



接下來十年間,史達林(Joseph Stalin)奉行冷血的地緣政治戰略,堅定地支持蔣介石在南京的國民黨政權,認為這是中國唯一強大到足以支持蘇聯對抗日本威脅的政治力量。1936年發生著名的西安事變,蔣介石遭張學良、楊虎城綁架,史達林出手干預營救,避免蔣介石被交給中共審判、處決。



 



然後,在1937-38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國,沒有其他外國勢力準備向中國提供幫助時,史達林向蔣介石提供大量的戰爭信貸、武器和高素質的軍事顧問,在第二次中日戰爭的頭兩年,這種支持堪稱一舉避免了抗日運動的崩潰。然而,國民黨領導階層似乎沒有因此對蘇聯產生感激之情。相反的,在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後,蔣介石利用克里姆林宮自顧不暇之際,恢復中國對新疆的控制。新疆先前落入蘇聯勢力範圍近十年。



 



革命與怨恨



 



1949年,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在內戰中戰勝國民黨,這要歸功於蘇聯大量(或許是稍微遲來的)援助。在史達林的批准下,中國首都已從南京遷至北京,更容易受到蘇聯的影響。蘇聯飛行員保護中國領空的同時,蘇聯海軍專家前來幫助中國建立一支現代化艦隊,蘇聯政治顧問被派往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每個部門,蘇聯科學家和工程師進駐中國替「現代工業史上最全面的技術轉移」打下基礎。



 



但這種慷慨的背後,存在的是兩國關係中舊有的不平衡。毛澤東上台三個月後造訪莫斯科,悻悻然而歸。他被迫接受一項怪異的殖民式條約,其中約定中、蘇將聯合在新疆和滿洲發展採礦、民用航空和造船業。克里姆林宮發放財政援助,但這是貸款而非贈予,且金額僅僅3億美元。



 



當俄羅斯和中國在韓戰中聯手(這是兩方第一次境外聯合軍事行動)時,中國被迫提供人力,並為蘇聯交付、品質不佳的飛機和坦克買單。史達林在1953年去世後,中共領導人抓住時機,開始宣揚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合法領袖應該是毛澤東,而非史達林的繼任者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赫魯雪夫本人對中國提供更多援助,並消除兩國關係當中部分最嚴重分歧衝突;但這並未為他贏得毛澤東的尊重。



 



秘密演說後





到了1955年,赫魯雪夫和同僚對於中蘇關係的現狀感到非常震驚,甚至向當時英國國防部長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和德國總理阿登納(Konrad Adenauer)等西方領導人吐露疑慮。與此同時,中國基層受過西方訓練的科學家對蘇聯技術嗤之以鼻,部分大膽的中國年輕人偶爾公開談論將脫離蘇聯「老大哥」的未來。但兩國關係的最大轉變發生在赫魯雪夫於1956年2月發表譴責史達林的「秘密演說」之後,這顯示蘇聯不再是百毒不侵的銅牆鐵壁,克里姆林宮也不再能聲稱教義無懈可擊。現在只有毛澤東能這麼說。



 



這是一個重大變化。自1850年代以來,向來是俄國人主動提出建議,中國人要不就接受,要不就試圖修改或拒絕。但此後,隨著俄羅斯人日趨被動和保守,中國人開始脫離莫斯科影響,並恢復舊有平衡。



 



中共的反擊始於一系列的言辭攻擊。1957年1月,毛澤東派周恩來總理前往莫斯科,嚴厲斥責蘇聯領導人對史達林的態度髮夾彎,以及大國傲慢心態,導致波蘭和匈牙利政局動盪。當年11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黨盛大會議上,毛澤東極力將俄羅斯人描繪成害怕核戰的懦夫。



 



隔年中國出現「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等巨大社會實驗,旨在推動中國超越蘇聯,成為共產主義烏托邦。1960年,中國人開始在蘇聯與滿洲、新疆的爭議邊界地區生事,1964年毛澤東加碼威脅要為沙皇政權於1850年代奪取的所有「外滿洲」領土「出帳單」。



 



1969年,兩國在滿洲里烏蘇里江的爭議領土達曼斯基島/珍寶島,以及毗鄰新疆的俄邊境屯墾區Zhalanaskol爆發激戰(顯然是由中方挑起),令人驚恐地瞥見深淵。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Andrei Grechko)呼籲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蘇聯人還謹慎地與美國確認是否會默許這個舉動。至於毛澤東,則據說已下令在新疆試驗兩枚氫彈。



 



然而,俄羅斯和中國軍人再度從開戰邊緣收手。在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的領導下,蘇聯當局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與美國在冷戰初期對付蘇聯的手段如出一轍。毛澤東顯然也放棄了自殺性的危險氫彈試驗命令,而透過與美國尼克森政府的新外交開放政策來尋求安全保障。(系列三之二)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hina and Russia's Long Danc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