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數位視角:央行正置身於十字路口 是否推出數位貨幣

納吉莫哈西(Piroska Nagy Mohácsi)    2023年06月13日 07:00:00

納吉莫哈西(Piroska Nagy Mohácsi)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客座教授




 



新現實



 



截至目前,只有十個加勒比海小國和奈及利亞已全面推出某種央行數位貨幣(CBDC),他們都是新興市場經濟體,體制公信力相對來說不如歐美那麼可信。因此,在地人對本國CBDC的需求一直很有限。



 



如同傳統形式的法定貨幣,CBDC的公信力有多強,取決於其背後的央行和政府信譽有多好。不過,這些初期案例證實,CBDC不再只是一個學術研究構想而已,已成為現實世界的政治性計畫。關於CBDC方法與設計的討論,大致上已經完結了。



 



展望未來,世界各國政府必將愈來愈積極投入數位貨幣。在英國,財政部與英格蘭銀行(BOE)現正聯手督導一項稱為「英國幣」(Britcoin)的CBDC專案計畫。



 



在其他幾個國家,例如瑞典,國會也參與其事。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鮑爾一再表示,零售的美元CBDC需要國會批准(儘管變革性較弱的躉售數位美元或許不需國會點頭)。不論體制上的支持基礎為何,有關主權貨幣的決策基本上都屬政治決定。



 



因此,央行與政府正置身於十字路口,必須決定是否推出數位貨幣。首先,他們應當察覺,數位化正加速進行,這股趨勢方興未艾,無論他們參不參與都會持續下去。以政治經濟事件視之,迴避CBDC的風險顯然壓倒採用CBDC的風險,只要在推出時就一併確立適當的先決條件和防範措施。



 



這些措施一開始就必須到位,包括:除非重大危機,否則禁止央行直接放款;嚴密的隱私保護;訂定額外機制,萬一央行逾越分寸時追究其責任。此外,監管當局可持續准許使用提供更強隱私保護的民間數位資產。



 



決定時刻



 



有或無CBDC,未來的數位金融體系會是什麼樣貌?兩種情境迥然不同。



 



若有CBDC,央行可保有並強化自己的貨幣主權和貨幣政策效力,因為他們握有更好的工具可用來因應壓力;在全球整合的現代貨幣體系,這類壓力層出不窮。危機管理會加快速度、更精確對準目標,效率也會提升。



 



同時,商業銀行可保有一大部分的存款業務以及全部的放款業務,唯有此時他們能成為CBDC「中介」(intermediated)模式的一部分,作為介於央行與經濟行為者之間那個「了解你顧客」的介面。在兩者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將需要新的治理架構,以及確保問責與適當監管的機制。



 



考量延續性,傳統的央行資金將繼續維持,而諸如比特幣(Bitcoin)這類民間數位資產將受到監管,只為執行反洗錢法規並切斷恐怖主義金脈。各國政府沒理由作民間數位資產的靠山。



 



如果沒有CBDC,央行可避免被視為對現狀(與隱私和商業銀行現行經營模式有關)的威脅,但他們會失去一些或甚至大部分的貨幣主權和政策效力。不過,如果歷史可指引未來,更大膽、較未受監管的私部門難免給金融業頻頻帶來壓力,那將迫使公部門不得不出手干預。



 



在這種情境下,央行與政府手上可能欠缺能讓他們及時、有效率解決問題的工具。少了CBDC,遲早我們又會遭遇新冠危機捲土重來、需要大規模干預的情況,卻漫無目標、不知從何著力起。未來也極可能發生更多的通膨、更多的債務和更多的動盪,多到成為政治上難以承受之重。(系列二之二)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Digital Economy’s New Monetary Imperativ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