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單邊視角:國家幫助自己時 也在幫助全球經濟

羅德瑞克(Dani Rodrik)    2023年06月26日 07:00:00

羅德瑞克(Dani Rodrik)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國際經濟學會主席




 



關於世界經濟的評論從來都不乏敦促全球加強合作,一名國際貨幣基金前官員在2013年寫道:「任何地方發生的事情都會影響到所有人......所以很顯然世界需要更多的國際協調與合作」,一位知名專欄作家在2019年呼應前者說法:「幾乎每一個破壞世界穩定的問題......都是全球性的,只有以一個全球性聯盟方能應對。」



 



由於美國和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將國內議程擺在第一的情形日益明顯,使近年來對全球治理不足和多邊主義減弱的擔憂加深,單邊手段已經在貿易、工業政策和氣候轉型方面佔據主導地位,就連世界貿易組織都淪為無所作為的旁觀者,該組織是超全球化時代達成的全球治理最高成就,而我們已逐漸遠離這個時代。



 



對全球主義評論者來說,這顯然是壞消息,然而對全球經濟來說,後果卻不那麼明顯,甚至可能是有益的。事實上,在一個各國政府都專注於實現繁榮和社會凝聚力的世界裡,全球經濟也能良好運轉。在仔細審視之下,全球經濟治理其實比先前的推測更差。



 



先從全球合作的傳統案例而言,常見的說法是我們生活在經濟相互關聯的世界,一個國家的所作所為往往會影響其他國家,如果各國政府不協調政策,不就共同的規則達成協議,那麼所產生的外溢效應會讓人人過得更糟。



 



但這個聽起來合理的論點有很大的漏洞:光是外溢效應不能成為全球協調的充分理由,在經濟政策產生跨境溢出效應的絕大多數情況下,各國政府都可以合法保留充分的自主權,且對全球經濟幾乎沒有明顯損害。



 



試想如果一國政府想將高等教育或培訓科學家與工程師的預算增加一倍,那是否應該允許他國政府反對,並援引國際規則來限制或約束該政策?即便是最強硬的全球主義者也會認為這種推論極其荒唐。



 



但這肯定會產生跨境溢出效應,且影響會很大:如果該政策付諸執行,母國將強化在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相對優勢,損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對手。由於溢出效應是如此普遍存在,同時許多政府政策領域都自然被視為「國內」的(如上述的教育預算例子),因此它們都不是我們應該尋求全球合作的良好指南。



 



也許全球規則應該集中在可能有損國內經濟的政策上,投資公共教育很可能有利於國內經濟,即便它損害了特定的交易夥伴,但提高進口關稅或補貼某些行業,在許多情況下會同時損害國內經濟和交易夥伴。



 



但這種做法也不會產生一個可靠的指南,在完美的市場條件下,可能會降低效率的進口關稅、補貼等政策,在次優的現實條件下可能是可取的——例如解決區域性失業或科技外部性問題。只是不清楚全球官僚機構是否比國家政策當局更有能力(或更具合法性),來決定這類政策更適合本國經濟,而且不管怎麼說,難道不應該允許民主國家犯一些錯誤嗎?



 



全球治理的論據比那些「以鄰為壑」的狹義政策要強得多,後者是以傷害外國做為國內獲利的前提,典型的例子包括利用一個國家在世界市場的壟斷地位,維持低資本稅來將帳面利潤從海外轉移回國,或低估本國貨幣從國外「盜取」就業。



 



但這樣的例子少之又少,絕大多數產生負面跨境溢出效應的經濟政策,都不是以鄰為壑型的,而且不見得會損及他國。



 



單邊主義最令人擔憂的「氣候保護主義」呢?雖然美國綠色補貼對本地產品占比的要求,以及歐盟對碳密集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引起第三國的憤怒,但這種擔憂是錯誤的。氣候變遷是影響世界存續的問題,必須以一個真正的全球公共財來處理。從全球治理的角度來看,如果各主要國家都選擇搭別國脫碳政策的便車,自己在因應氣候變遷卻沒有太多作為,那麼情況就會更糟。

 



美國和歐盟出於大多數是國內的理由,在推動氣候轉型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雖然它們都是單方面做到的,而且使用非常不同的工具,卻也是值得慶祝的。這些政府希望藉由賦予國內企業某些競爭特權,而將一些利益留在國內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對於整個世界經濟來說,這是值得付出的微小代價。



 



對國家政策自主權限制過多,也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強烈的抵制。在超全球化之下,國家主權遭到侵蝕的後果,就是民眾加深對經濟的焦慮和失控感,這些情況加劇了仇外心理和針對外部群體的敵意。由於進口競爭使許多社區的工作機會快速流失,選民轉而支持那些種族民族主義者和專制民粹主義者。

 



因此當政府追求更具包容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議程時,它們會給世界經濟帶來進一步的好處。治理良好、共享繁榮的經濟體更可能歡迎擴大國際貿易、投資和移民。正如經濟學所教導的,只要公平分配利益,本國經濟就能從對外開放中獲得大部分好處,當國家幫助自己時,也在幫助全球經濟。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National Sovereignty's Silver Lining》,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