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一胎化視角:中國家庭規模縮小 導致政府治理更加獨斷

易富賢    2023年07月12日 07:00:00

易富賢(Yi Fuxian)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婦產科資深研究員

●著有《大國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國計劃生育》




 



美中關係每況愈下,追根究柢來說,是雙邊貿易失衡以及美國對中國政治感到失望所致,而兩者都可以追溯到中國在1980年至2016年實行的「一胎化政策」。



 



西方領導人在2001年歡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大多認為這將替中國最終邁向民主鋪路。他們認為,中產階級不斷壯大後,將向中國政府問責,最終施加巨大壓力,迫使獨裁者下台並開啟民主轉型。這種政治幻想支撐中美關係長達數十載。



 



但實情並非如此。中國共產黨在各方面都大開倒車,重新施加更多由上而下的經濟控制,並且加強審查及其他形式的社會和政治控制。中國走上這條路是因為一胎化政策的影響,該政策從根本上重塑中國的人口結構和經濟。



 



大政府,弱「小家」



 



所有父母都希望給子女最好的,兒童消費自然支撐著龐大的產業價值鏈。兒童體現我們對於未來的經濟希望,增強消費者信心以及多種形式的投資。但當兒童在整體人口佔比變低時,消費不足、勞動力短缺等諸多問題就會陸續浮現。數據顯示,0─14歲兒童人口比例與家庭消費呈負相關,而15─64歲勞動力則相反。



 



家庭消費通常佔一個國家GDP的六成。在2011─20年期間,這個數字在美國為68%,在印度為59%,在中國之外的中等收入國家為61%,但在中國僅佔37%。在2017─21年間,中國GDP佔全球16.7%,但其家庭消費僅佔全球11.5%,原因是中國15─64歲人口高達總人口的75%(相較之下,國際上這個數字為64─66%),這同樣是一胎化政策所致,中國0─14歲兒童佔比已從1982年的33%,降低到2023年的13%。



 



中國家庭規模縮小,整體而言減少家庭的基本需求,卻導致政府治理更加獨斷,收入不均也更嚴重。1990年代中央政府推出分稅制改革,進一步抑制地方政府財政,並削弱家庭財務狀況。中國家庭可支配所得佔GDP的比重,已從1983年的62%降低到2005─22年間的40─44%,而國際上這個數字為60─70%



 



在日益不平等且分化的情況下,中國社會已無力約束政權的暴行,遑論推動政治轉型。



 



幻象的終結



 



經過40年經濟快速成長,中國現在瀕臨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邊緣。去年中國的人均總收入為12850美元,預計今年就將突破世界銀行「高收入門檻」的13845美元。美國眾議院認定中國經濟「僅次於美國」,最近通過法案,尋求剝奪中國在國際組織中作為「開發中國家」的優惠地位。



 



但外界觀察家普遍沒有發覺,由於中國家庭收入佔GDP的比例如此之低,中產階級仍屬少數。中國的財富不成比例地掌握在各級政府和富人手中,各級政府通常為所欲為,富人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場。現在,社會高齡化正在減緩經濟發展,中國更有可能永遠無法培養出足夠強大、可以實現結構性政治改革的中產階級。



 



此外,15─29歲的年輕人通常是民主化改革的先鋒,但中國的一胎化政策大大減少這個人口族群的規模。在台灣和南韓,青年人口比例在1980年代初達到峰值31%,掀起民主化熱情高漲。1987年,兩國成為民主國家時,人口年齡中位數僅26歲。同樣的,當中國青年比例達到31%峰值(年齡中位數為25歲)時,發生大規模民主運動,最終造就1989年天安門廣場示威,但這股浪潮卻遭在政府無情鎮壓下滅頂。



 



去年11月,當中國經歷針對政府「清零政策」的廣泛抗議時,許多國際觀察家揣測1989年式民主運動是否會捲土重來。但這場草根動員只持續半個月,一旦政府讓步並廢除清零政策,政治抗議的餘溫盡失。在一個年齡中位數為42歲,且年輕人比例已下降至17%的國家,這點並不意外。



 



許多人將中國的政治開倒車歸咎於個別領導人,尤其是將要擔任終身國家主席的習近平。事實上,中國民主轉型的窗口期很短暫,很可能在2008年北京奧運前後就關閉。到2012年,青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已縮減至23%,年齡中位數已上升至37歲,家庭可支配所得僅佔GDP的42%,這暗示國內威權主義和地緣政治修正主義已打下人口和經濟基礎。



 



西方和中國領導人長期以來對中國民主化的前景抱有共同信念,但卻有一個重大區別:西方領導人力圖推動民主化,而中國領導人則焦急地抗拒。現在,這齣戲該收場了。西方越來越傾向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許多中國人在接受長達3年的嚴格防疫控制後,正在指望強大的中央政府提供未來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安全。



 



在中國人口最高齡化的東北地區,儘管缺乏經濟活力,但仍大力支持政權。當地今天的經政狀況,預告中國其他地區的明天。儘管高齡化會產生許多輕微的社會動盪,但不會出現大型動盪。假使中國經歷1990年代席捲俄羅斯的社會動盪,其龐大的老年人口也將不可避免地希望有普丁式的強人,強硬地以由上而下措施來穩定社會秩序。



 



對於中國當局來說,最大的恐懼來源不是任何對於政權安全的本土威脅,而是整個社會的僵化和喪失活力。即使不考慮與西方新競爭的影響,年輕人口的匱乏以及日益依賴嚴格審查和鎮壓,都將削弱中國的發展動力。(系列二之一)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 The Long Reach of China's Demographic Destin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