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持續金融顧問委員會成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實踐教授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美國將成為新世界秩序的老三嗎?記者出身的姚沛文(Hugh Peyman)如此認為,他在即將出版的新書中指出,從一些衡量標準來看,中國經濟已經超越美國,本世紀中時,印度也會超車美國,而且「其他地區」對西方的挑戰會愈來愈多,但西方世界卻持續低估這些挑戰者。
姚沛文並非第一個預測西方世界(包含日本)以外的國家將會崛起,早在2007年,英國經濟學家麥迪森(Angus Maddison)就表示,從購買力平價來看,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很快會超越美國,印度將躋身第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預測,印度GDP會在2050年左右超越美國,2060年時,中國、印度與印尼的GDP總計將達到116.7兆美元(占全球的49%),是美國的三倍以上。
這沒什麼好驚訝的,特別是考慮到非西方世界的人口更多。正如姚沛文所說,中國、印度的人口各是美國的四倍以上,所以就算人均GDP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兩國GDP加總也會是美國的兩倍,姚沛文指出:「西方世界的人口只有10%,其他地方則有90%」。
的確,談到GDP時,西方的表現往往超越其人口比重,1950年,西方(包括日本)只占全球人口的22.4%,GDP卻占59.9%;在不含日本的亞洲,雖擁有全球51.4%的人口,GDP占比卻只有15.4%。
工業革命讓西方擁有巨大經濟優勢,加上剝削殖民地,是造成差異如此大的原因。1820年時,情況就比較平衡,不含日本的亞洲占全球人口的65.2%,GDP則占全球的56.4%。
不過到本世紀中,非西方世界的人口將是西方世界的3.8倍,GDP則是西方世界的1.7倍。姚沛文指出,非西方世界的投資有增無減,特別是對教育的資,在提高升產力、全球產出與收入再平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這些投資會持續獲得回報,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去年預測,在新的多極世界秩序中,「科技可能是地緣政治競爭的最前線」,而人力資本與管理則是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成長的關鍵,亞洲在這這方面具有優勢:2030年時,亞洲培育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大學生人數,會達二十大工業國(G20)的70%,中國與印度分別占35%及27%。
非西方世界在尖端科技的研發上可能依然落後,但他們已證明有能力將西方的創新運用在消費產品與服務;姚沛文以他住在中國城市、研究中國企業的經歷,陳述中國邁向現代化的轉變,而非西方世界在很多方面會加以仿效。對於中國會在人口快速老化、獨裁專制、債台高築、成長趨緩等重壓之下崩潰的警告,姚沛文的書中都有一個中國成功利用槓桿規模、創業精神及創新來達成目標與利益的範例。
姚沛文在書中哀嘆,不幸的是美國仍「被優勢地位遮蔽雙眼」,「很難看到自身力量的衰退」。事實上,許多西方人似乎理所當然地認為,非西方世界差異如此之大,以致於無法對長期主導世界秩序的國家,構成連貫且持續的挑戰。
但是中國、印度、印尼、新加坡、南韓證明只要有機會,非西方世界在生產、出口、基礎建設投資、政治治理等方面,不亞於西方;當印度人成為一些西方頂尖企業的高層主管時,許多西方國家卻未能實現「國內社會和諧、全面繁榮、公共衛生」。
姚沛文指出,就算西方世界意識到自身弱點,要適應也非易事,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口生活在非西方,其他國家不再接受「被排除於全球決策之外」,其他國家不想用相同的方式排除西方,但是他們確實希望在重塑21世紀由西方制定的全球遊戲規則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最後,姚沛文敦促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是西方世界與其他地區的領袖──達成重大協議,就像1970年代初期尼克森與毛澤東達成的協議那樣。這種協議會支持更深度的合作以因應當前重要的挑戰,首先是氣候變遷,同時降低毀滅性衝突的可能性。
但權力不斷增強的國家與日漸衰弱的市場力量之間也必須達成妥協。突如其來的單方面政策變化,例如實施或擴大制裁,會擾亂民間企業的營運,損害業者的獲利。要在地緣政治緊張中保持經濟活力,管理民間部門的貿易與投資的規範,包括國家安全「紅線」等,一定要清晰明確且有效落實。就算沒有最大的GDP或人口,能夠制定這些規則的國家將塑造新的世界秩序。
(翻譯:洪毅,責任編輯:楊淑華)
(原標題為《The Irresistible Rise of the Res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