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希(Lucia Reisch)
●劍橋大學商學院埃里安行為經濟學與政策學會總監
氣候變遷的災難性影響已經發生了:炙熱且致命的熱浪正延燒歐洲,南北極冰川消融,南極海冰增速降到空前低點。有沒有什麼事可讓人人盡一分力,來改變現狀呢?
答案是肯定有的,尤其是我們的飲食,關係重大。所謂「牛是新煤炭」的說法,乍聽之下似乎誇大其辭,但基本上卻很正確。需求面溫室氣體(GHG)的總排放量中,約三分之一是從食物體系釋放的,食物的飼養和栽種會產生碳排,而光是牛肉就占這些碳排量的四分之一。
再者,動物性飲食真正的代價,並未反映其碳足跡以及為了減少碳足跡而衍生的成本。研究顯示,如果轉向植物性飲食,或比較不傷害環境的肉類,像是魚和雞,對人類和地球都比較好。
最近,一個全球性的聯盟,包括聯合國的糧農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其他機構,做出一個結論:要獲致永續且健康的飲食模式,就必須改造食物體系,而且事不宜遲。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也已闡明,食物體系去碳化,可以在對抗全球暖化上扮演重要角色。
行為研究已找出方法,可對所有類型的決策人士發揮影響力。這些決策者包括:思考該栽種哪些作物的農民、尋求銷售更多氣候友善食品的零售商,以及在餐廳點菜的消費者。在美國,後者的潛力很大,畢竟美國民眾平均每周有六餐是外食。
以簡易、吸引人的方式呈現永續性餐飲,包括調整自助餐裡擺出植物性飲食選項的順序與規模,已顯示能夠影響對食物的選取。這種做法相對而言也比較能讓人接受,反觀禁令和規定通常被視為管太多,對特定產品如肉或糖課稅則對窮人產生負面影響。
有鑑於此,餐廳、咖啡館、食堂的預設(default)政策很可能改變遊戲規則。這種「推力」既強大又能保留自由餘地,在改變選擇範圍的同時,仍舊容許個人自主做決定。標準預設不應充當獨立的政策;而是針對食物體系中涉及消費者的那部分,所作的大規模篩選的一環,且由產業和零售在其間扮演重大角色。無論人們是在何處做決定,依據行為資訊而設計的政策工具皆可適用。
政治人物或許偏好支持氣候承諾、落實反食物浪費法,或呼籲企業採取永續措施。有些人堅稱:「人們吃什麼食物,應該由他們自行決定。」但政治人物可以推動食物零售業動用他們強大的行銷利器,使永續、健康的選項(或者,套用時下流行語,「行星健康飲食」)顯得更令人垂涎欲滴、價格更親民、更隨處可得,社會接受度也更高。如此一來,對世界各地邁向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大有助益。
顯然,無論目標有多重要,決策官員也絕不該操縱選民。不過,強大的行為工具一旦完全開誠布公,也還是行得通。這種政策奠基於從經濟學、消費者研究和決策科學萃取的洞見,把人們的情緒、習慣、偏見和捷思偏誤(biases and heuristics)、社會規範以及偏好置於核心地位,可加以設計並且用來減緩氣候變遷。
對「推力」的批評大多站不住腳,特別是指它們成效不彰,而且排擠掉更有用的政策工具。決策者努力追求的是「良好的推力治理」(good governance of nudging),而諸如紐約、哥本哈根等全球大城市和地區正運用選擇架構(choice architecture)來協助改造食物體系。藉善用推薦、民眾惰性和他們尋求便利的力量,預設是改變人們行為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一旦植物性選項訂為預設,非蔬食選項變成「其他」選擇,肉類消費隨之下滑。系統性審閱在六個歐洲國家以及美國不同環境下分別進行、並於2012年至2020年發表的15項獨立介入性研究後,歸納出的結論是:蔬食預設的介入的確大幅降低消費者選取肉類菜餚,對肉類選項的選擇減少了53%至87%。
在丹麥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300名參與者中,超過84%同意把預設午餐選項改成蔬食自助餐。更多證據強烈顯示,這種預設做法是一種前景看好的工具,可用來測試不同的食物選擇組合。有了先前的研究支持,劍橋大學埃里安行為經濟學與政策學會(筆者擔任總監)此刻正與校內13個大學學生餐廳合作進行一項類似的田野實驗。
基於這些結果,可想像餐廳、百貨商場、學校和辦公室內「預設蔬食主義」是可能辦到的。至於這種預設如何推行,非營利性的「更佳食物基金會」(Better Food Foundation)提供包羅萬象的資源與建議。 「周一無肉日」(Meatless Mondays)在世界各地蔚為風潮,在眾多民眾和機構支持下形成一股成功的運動。菜單上的用語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有別於「素食」,像「行星」或「植物性」這類措詞,令人聯想起食物的選擇如何影響有續性。
改造食物體系作為一種氣候行動的形式,可以從由上而下推動的政策轉變開始做起。兩年前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食物體系峰會上,行動家、從業人員、決策官員和研究員採納這種做法,力拚在2030年之前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但在落實這些改變的同時,決策官員也必須謹記,人的因素對食物選擇至關重大。所幸,許多利害關係人正攜手合作測試新的政策工具,進而重新設計食物選擇的管道和規範。
消費者勢必得轉向以植物性為主的飲食,才能降低飲食體系的溫室氣體排放,這是不容置疑的事。連同其他以行為作根據並且運用「推力」的政策,植物性預設有望促成肉類攝取大幅減少,同時保有選擇的自由。它們可驅策我們人人更積極盡一己之力,共同保護地球的資源並減緩氣候變遷。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Defaulting to Plant-Based Food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