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教育視角:貧困兒童在學生活 解決飢餓、疾病和暴力困擾


貝達索 (Biniam Bedasso) 

●全球發展中心資深研究員





哈雷斯 (Susannah Hares)

●全球發展中心全球教育計畫主任




 



開發中國家兒童在校學習不足的問題日益引發關注。甚至在學校因疫情而停課之前,在中、低收入國家當中,高達57%的兒童到了10歲仍然無法閱讀、理解簡單的文本,符合所謂的「學習貧困」 (learning poverty) 定義。COVID-19危機則讓問題雪上加霜,大型捐助者和全球機構因而啟動計畫,希望改善學生的基礎技能。



 



但這些解決「學習貧困」議題的善意努力,若沒有把複雜且盤根錯節、阻礙貧窮國家兒童學習有成的挑戰納入考量,恐怕會複製現有的教育成果不平等現象。



 



全球有超過10億兒童生活在多面向貧困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中,無法取得足夠的營養、醫療保健、安全和衛生;對他們而言,學習路上的障礙遠遠不止於校門。他們可能承受貧困的心理壓力,或在校挨餓,兩者都會妨礙學習。他們或許在課堂內外受到暴力威脅,或者面臨早婚和輟學的風險。如果過度仰賴從供應端來處理「學習貧困」近因的技術性解決方案,可能會忽略了許多這類兒童。



 



中低收入國家和援助組織的政策制定者,往往將教育政策與潛在的貧困和社會弱勢議題分開處理。有部分原因可能在於「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主張開發中國家實行小政府,導致政府同時處理擴大教育與廣泛型社會政策的能力有限。新公共管理派 (New Public Management) 改革的出現,強調基於組織狹隘目標的可量化績效,也可能阻礙教育部門更廣泛地解決福祉議題或鼓勵跨部門合作。



 



至於捐助者,其關注焦點在於將資源引導到具成本效益、有具體和可衡量成果的計畫,似乎轉移人們對課堂以外、更為複雜問題的注意力。一項關於主要多邊和雙邊援助組織教育戰略的概述顯示,他們的包容性和福祉議程往往僅限於女童教育,和身處脆弱國家或邊緣地區兒童的教育,而未處理其他形式的剝奪問題。



 



舉例來說,學校供餐是教育政策和反貧窮措施的匯集處。自疫情爆發以來,中低收入國家的學校供餐計劃平均擴大12%,是較富裕國家的3倍。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低收入國家學校供餐覆蓋率平均縮減4%。低收入國家兒童對於供餐的需求通常最高,政府卻沒有財政餘裕可以擴大供餐計劃。



 



低收入國家烏干達的學校供餐表現參差不齊,當地普遍看法是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有限,該觀點甚至是於法有據。正如烏干達初等教育國務部長卡杜庫 (Joyce Moriku Kaducu) 所說,「教育是一項共同責任,政府和家長角色各不相同。政府透過提供基礎設施、教師和學習資料,確保一個有利於學習的環境。家長的核心責任是送學生上學,確保學生穿得暖、吃得飽,即使是在校時間也是如此。」



 



這種狹隘觀點也盛行於捐助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間,並因新自由主義派的政府最小干預論而根深蒂固。



 



世界銀行的「明智購買」報告,也明顯地在兒童的教育與整體福祉之間劃下人為界限。該報告是由知名國際專家組成的小組編寫,並獲得全球教育領域許多最大捐助者的支持,其中將學校供餐歸類為一種「有效但……相對昂貴」改善學習成果的方式。該專家小組認為,「教育系統面臨預算限制,需要將稀缺資源分配給在一定預算內為最多兒童和青少年帶來最大學習效益的干預措施。」



 



事實上,撥款給學校供餐(把資源轉移給家庭的一種形式)與其說是社會的經濟成本,不如說是政府的直接財政成本。此外,具有多部門效益的計畫支出,不一定要受到教育預算的限制。



 



同樣的,一些捐助者執著於錯誤的二分法,把幼兒干預和就學期間干預視為兩回事。例如,英國外交、聯邦和發展辦公室指出,為兩歲以下幼兒提供食物,比為學齡兒童提供食物更有效。除了涉及道德問題之外,為何從教育角度來看讓學齡兒童挨餓會比較具成本效益,也令人摸不著頭緒。在審查證據時,將學校供餐對兒童及其家庭的教育、營養和安全網好處分開來看,也沒有意義。



 



打破政府和捐助官僚機構的觀念孤島,可能是採取更全面化教育政策和資源分配方法的第一步。更根本的是,若想要取得更佳的學習成果,就要更了解貧困兒童的學校生活現實。和所有兒童一樣,他們在免於飢餓、疾病和暴力所擾之時,能夠學得最好。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 Well-Being Agenda for Poor Student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