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
●倫敦大學學院創新與公共用途研究所創始主任
●世界衛生組織全民健康經濟委員會主席
唐納利(Alan Donnelly)
●G20衛生發展夥伴創辦人暨召集人
●前歐洲議會議員
COVID-19是現代歷史上最致命的緊急情況之一,全球有超過1490萬人死亡,且人數持續增加,估計已有一億人陷入貧困,並阻礙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的進展,特別是第三個目標:「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縱使疫情造成巨大損失,但二十國集團(G20)和國際金融機構仍未建立一個能夠處理下次全球健康危機的疫情緊急應變及準備(PPR)框架。隨著國際貨幣基金(IMF)推動緊縮政策,許多國家削減衛生相關支出,有些則是則不足。最晚明年之前,世界上85%的人口便會感受到公共服務和公部門投資減少的衝擊。
疫情開始的兩年半之後,健康再次被視為短期的自由裁量支出,而非對經濟福祉和復原力至關重要的長期投資。隨著世界各國領導人將注意力轉移到通貨膨脹和糧食安全等問題上,他們早已忘記今日的經濟和金融危機,是由一場尚未解決的全球疫情所造成的。
COVID-19平均每周仍造成1萬人死亡,不均的疫苗接種率創造「變異湯」的條件,使得要預防新一波毀滅性的突變更加困難。COVID-19疫情的爆發打亂了製造業、旅遊業和其他傳染病的預防(如結核桿菌、愛滋病毒、愛滋病)。我們還沒有解決這次疫情,其已經毀壞了世界未來數十年的進展,更不用說為下一次必然會爆發的疫情做好準備。
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只要每人對PPR投資1.3美元就可以避免另一場類似COVID-19的悲劇。今年稍早,國際社會建立一個多邊金融仲介機構,以彌補PPR每年105億美元的資金缺口。然而,到目前為止,金融仲介機構只籌到約15億美元。同樣地,國際貨幣基金10月推出一個彈性永續信託(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Trust, RTS),提供中低收入國家迫切的衛生或氣候需求資金。然而,RST有著國際貨幣基金對健全財政的一貫要求,最終可能反而破壞本應加強的衛生系統。
這些例子說明一個更大的問題。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全民健康經濟學理事會所指出的,G20國家和國際社會仍然堅持過時的「捐助方/受益方」思維,將PPR視為慈善活動,而不是符合自身與全球共同利益的方案。
可以確定疫情、不斷增加的債務負擔、氣候變遷、通貨膨脹、糧食安全、緊縮的貨幣和金融政策,還有其他全球問題嚴重限制多數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財政空間。但是,無論是布列敦森林體系還是G20政府都沒有解決這個挑戰性的問題,這讓各國在最需要的時候,面臨健康投資的巨大障礙。
要滿足PPR的融資需求,需要採取更全面的、由下而上的方法,由較貧窮的國家靈活運用融資發展、資本市場、國內資源和債務重組工具等來創造他們需要投資衛生的財政空間。一些國家已經在嘗試這種做法。由總理莫特利領導的巴貝多政府最近經由協商在主權債券中增列新的「疫情條款」,符合「橋鎮議程」(Bridgetown Agenda)的建議。如果世衛宣佈該地區受到另一種疫情影響,該條款將自動延後支付利息數年,且不會影響該國的信用評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低收入國家在2020年支付1082億美元來償還債務,而這些國家在2021-22財政年度卻只從「COVID-19工具加速計畫」(COVID-19 ACT Accelerator)收到230億美元資金的援助。面對未來的衛生緊急情況,透過立即減少這些政府的債務負擔,疫情條款將提供各國短期預算的靈活性。
在全球經濟前景暗淡下,隨著利率上升,國際貨幣基金警告,超過60%的低收入國家和超過25%的新興市場,已經陷入或是面臨債務困境。但各國也可以利用債務重組來滿足PPR的需求,例如透過「債務/衛生換」(debt-health swaps),即以公共衛生投資為條件來減免債務。全球基金已經小規模地嘗試這種作法,並且可以按照貝里斯成功的「債務/自然交換」(debt-for-nature swap)方式來擴大規模。國際貨幣基金已承諾建立一個類似模式;在健康和PPR融資方面應該也有這樣的公開承諾。
剩餘要討論的是國際稅收管理。全球富人稅可以補足PPR短缺的資金,但沒有任何國家或多邊組織支援這樣的提議。目前在討論開徵全球富人稅或金融交易稅,以及實施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新的最低企業稅時,應該把為PPR和減緩氣候變遷等全球公共財籌資列為重點。雖然稅收協議主要有利於七大工業國集團(G7),但可以容易調整把更多少收的稅分配給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PPR融資沒有萬靈丹,為確保國家衛生系統和全球公衛機構對未來的大流行病做好準備,需要採取「組合作法」,由各國從一系列資源中拼湊出必要的投資。由於高收入國家仍在囤貨疫苗,在全球捐助活動中的表現也不佳,我們應該向中低收入國家尋求意見和指教,瞭解如何創造以及實現全民健康所需的財政空間。
(翻譯:莊子萱,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World Is Still Failing at Pandem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