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金融視角:日本經濟前景最不樂觀 最終要退出零利率時代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2023年01月10日 07:00:00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考慮到通貨膨脹和利率飆升,更不用說地緣政治風險大幅增加, 2022 年世界沒有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堪稱是小小的奇蹟。但公共和私人債務在超低利率時代升至創紀錄水準,經濟衰退風險升高,全球金融體系面臨巨大的壓力測試,已開發經濟體(例如日本或義大利)的危機將難以遏制。



 



誠然,更嚴格的監管降低銀行業的風險,但這只是把風險轉移到金融體系其他地方。例如不斷上升的利率,給大量舉債購買房地產的私募股權企業帶來沈重壓力,住宅和商用不動產現正處於持續急劇下跌的當口,其中一些公司很可能會倒閉。



 



在此情況下,為私募股權企業置產提供大量資金的銀行可能陷入困境。但這尚未發生,部分原因是這些監管較寬鬆的企業按市值記帳的壓力較小。假設在經濟衰退期間,利率仍居高不下(當我們退出超低利率時代時,這種可能性很大),這樣一來,就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拖欠付款。



 



英國最近的金融災難表明,全球利率走高可能會出現怎樣未知數。儘管前首相特拉斯為英國債券市場和退休金體系幾近崩潰承擔了全部責任,但罪魁禍首應該是退休基金經理人,因為他們押注長期利率不會太快調升。



 



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國家,幾十年來,日本央行一直維持零利率或負利率, 除了超低利率,日本央行還控制殖利率曲線,將五年期和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限制在零附近。 但全球實際利率走高造成日圓大幅貶值,通膨壓力居高不下,日本最終可能退出零利率時代。



 



更高的利率會立即給日本政府帶來壓力,該國負債占GDP的260%。 如果要整合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私營部門購買的公債約有一半是短期債券。在經濟高成長的環境下,升息 2% 是應付得來的,但日本在長期利率不斷揚升之際,經濟前景卻不容樂觀。



 



日本龐大的政府負債一定會限制決策者如何管理經濟成長,若考慮到政府的徵稅權和通膨使債務價值縮水的可能性,這個問題應該是可以控制的。真正的問題是,如果通膨繼續攀升,且日本實際利率升至美國的水準,金融部門是否會爆出隱藏的漏洞。



 



好消息是,經歷近30年的超低利率後,日本一直維持近乎零通膨的預期,但如果通膨壓力揮之不去,這種預期也可能改變。壞消息是,這些情況持續存在很容易誘使一些投資者相信利率永遠不會上升,或者至少不會上升太多,這意味著投資人可能普遍押注利率會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準,就如同他們之前在英國所做的那樣。在此情況下,進一步貨幣緊縮可能會把事情搞砸,引發市場動盪,使政府預算雪上加霜。



 



義大利是潛在風險的另一個例子。在許多方面,超低利率一直是凝聚歐元區的粘合劑。在德國舉債成本近乎零之際,對義大利債務的無限制擔保看似相當便宜,但今年的快速升息改變此一盤算。今天,德國經濟看起來更像是2000 年代初期「歐洲病夫」的樣子。雖然歐洲相對較晚才實施超低利率,但外界不得不擔心,持續的貨幣緊縮浪潮,歐洲可能會像日本一樣暴露出很大的弱點。

 



如果在沒有金融危機的情況下發生全球衰退,那麼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很可能比預期要溫和。在負成長、高通膨和實際利率上升的環境下,這將是非常幸運的結果。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Looming Financial Contag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短期投機炒房形同詐騙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