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維生視角:地球變暖空氣惡化 人類健康受化石燃料擺佈

拉奧(Naveen Rao)&陶德(Eloise Todd)    2023年01月22日 07:00:00

拉奧(Naveen Rao)

●洛克菲勒基金會健康倡議資深副主席





陶德(Eloise Todd)

●疫情行動網路共同創辦人兼執行董事




 



在最近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的前一天,由《刺胳針》雜誌召集的一組全球專家發表一份關於氣候變遷對健康不利影響的報告。他們的結論既令人震驚又直截了當:人類健康受到化石燃料的擺佈。



 



不幸的是,健康問題在本屆大會仍然處於優先事項清單的末尾。雖說在世界衛生組織場邊展館裡確實展開一些以健康為重點的對話,在當前新冠最新變種病毒Omicron導致歐美病例激增下,這些討論顯得恰逢其時。但大會除了在開場白中粗略地提及,在宣言中並未實質提到氣候與健康之間的關連。



 



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疏漏。氣候與健康之間的聯繫是深層且多方面的。例如,氣候變暖以及前所未見的洪患,是如何將蚊子此一登革熱、瘧疾和茲卡病毒等疾病的宿主,大幅擴散到傳統繁殖地之外。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2050年時遭受茲卡病毒威脅的人口會增加13億人,2080年時登革熱將影響全球多達60%的人口



 



同樣,氣候驅動下的動物遷移和棲息地縮減,增加病毒和細菌從動物宿主跨越到人類的風險,引發2019冠狀病毒病的SARS-CoV-2病毒或許就是如此。這使得爆發另一次疫情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



 



全球變暖也使空氣污染惡化,進而加劇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在德里創立肺部護理基金會的庫馬爾(Arvind Kumar)就感歎,僅僅因為空污就使得印度幾乎每個人的體徵都像吸菸者。事實上,印度每年有近170萬人死於空污的危害。



 



而受到氣候相關健康問題影響最大者,往往是這些問題的最小責任人。許多孟加拉、巴基斯坦、莫三比克的民眾,家裡甚至連輛都沒有,卻受到已開發國家排放所造成的洪水、氣旋和海平面上升影響。



 



幸運的是,從因應新冠疫情所獲得的關鍵經驗,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健康挑戰。首先,我們需要一場資料蒐集和分析的革命,雖然在疫情期間,蒐集和分享相關資料的全球系統進步神速,但我們只使用其所產生資訊的一小部分。更糟糕的是,這些資料往往被分割存儲在不同資料庫裡。



 



為了更全面了解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我們必須將衛生系統的臨床、流行病學、基因組資料,與天氣模式、廢水監測、消費者行為,甚至社交媒體和流動性等各類非健康資料結合起來。像Global.health這樣的新開放原始碼平台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而這場疫情的另一個教訓則是,任何有靭性的議程都需要可持續融資,以免再次陷入恐慌和輕忽的惡性循環。當2019冠狀病毒病現身時,就有幾十個全球行動者——特別是在疫苗研究領域——以空前的速度採取行動並進行協調。



 



雖然有大量資金支持多項短期倡議,但隨後用於防疫和準備的投資卻遠遠不足。同理,各國政府已經對氣候變遷一些立即影響(如自然災害)採取因應措施,但應對氣候危機的干預措施仍是杯水車薪。



 



首先,世界領導人應當支持旨在改革21世紀全球金融的《橋鎮議程》,他們還應該利用一切機會在國際論壇上將氣候與健康問題聯繫起來。



 



從新冠疫情中得到的最後一個重要教訓是,有效的因應取決於社區的信任和參與。就像口罩和疫苗一樣,在決定大眾能否支持涵蓋氣候和健康的大膽議程方面,社區機構和公民社會將發揮關鍵作用。



 



這需要一個全面且可以塑造政策的討論,去構建一個共用語言和跨部門共同意圖。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防止與氣候變遷有關的健康後果,又應該在哪些方面減輕這類衝擊?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適應地球暖化帶來的健康影響,以及為什麼一項適應議程會變得越來越迫切?



 



去年10月,聯合國確認世界還未能達到2015年巴黎協定確立的目標,亦即將全球升溫控制在相較於工業化前水準的1.5℃之內,相反的,我們可能會在本世紀末走向災難性的2.8℃升幅。正如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英國代表夏瑪(0Alok Sharma)在會後指出的那樣,1.5℃的目標現正處於仰賴「維生系統」狀態。



 



我們必須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來重振這一目標,而這首先要認識到氣候和健康是同一個對話的組成部分,可以而且必須一起解決。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limate Change Is Making Us Sick》,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短期投機炒房形同詐騙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