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晶片戰視角:倘若中國侵台 台積電將難以存續

坎培聶拉(Edoardo Campanella)    2023年01月20日 07:00:00

坎培聶拉(Edoardo Campanella)

●哈佛甘迺迪學院Mossavar-Rahmani商業和政府中心高級研究員




 



「洋芋片,電腦晶片,還不都一樣?」美國總統老布希的高級經濟顧問據說曾在1990年代這樣問過,「一種100美元,另一種100美元,都是100美元」。當時記憶體晶片市場上,日本公司把美國對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但華府的自由市場菁英卻堅決反對用任何形式的政策,保護國內半導體產業。他們主張,若外國公司能以較低價格生產晶片,美國消費者就能省下開銷,把錢花在其他產業。



 



矽谷晶片製造商對此的沮喪可想而知,但它們並非唯一受日本競爭所苦的產業,聯邦政府也無力保護所有產業(無法冒著顧此失彼的政治風險)。之後幾年,美國經濟的結構與組成隨之出現變化,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業的比率從1990年的37%降至今日的12%,亞洲如今囊括70%以上,最先進的晶片只在台灣及南韓製造。



 



直到COVID-19疫情爆發,美國(與其他國家)似乎才驚覺電腦晶片與洋芋片其實完全不一樣。由於半導體可用在電腦、智慧型手機、咖啡機、玩具、汽車和武器系統等廣泛商品上,2021年全球晶片短缺讓美國經濟損失2400億美元(約GDP的1%),光全球汽車業就減產770萬輛汽車,醫療保健、國防、航太及能源業也遭受重大損失。



 



隨著晶片短缺緊接而來的是連串的停產和訂單堆積,通膨爆發的壓力讓各國央行疲於抑制。作為更廣泛的政策回應,歐美正採取措施加強國內生產能力,去年2月宣布的《歐洲晶片法案》著眼動用數以十億計歐元的公共及民間投資,預先避免未來供應鏈中斷。



 



類似的《美國晶片和科學法案》於去年8月完成立法,承諾催生國內製造業復興。同時,美國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將半導體產業武器化,全面實施出口管制,防止中國公司取得最先進的晶片與製造設備。



 



半導體產業逐漸演進,也已成為當代最重要的地緣政治與經濟議題之一。



 



晶片戰



 



奧瑪拉(Margaret O’Mara)在《The Code: Silicon Valley and the Remaking of America》書中結尾指出,矽谷「不再僅是北加州的一處」,而是橫跨三大洲的「龐大供應鏈」樞紐。在《 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一書中,塔夫茨大學歷史學家米勒(Chris Miller)詳述了產業演變,包括與產業要角的訪談。



 



少數美國公司仍控制著供應鏈上游,特別是軟體設計,但晶片生產還有另兩個關鍵瓶頸。荷蘭商艾司摩爾(ASML)就壟斷了尖端的微影系統,能用來刻劃轉印決定晶片用途的微小電路圖。



 



同樣地,作為電子設備「大腦」的尖端晶片有超過90%是由台積電製造。在最先進的Fab 18晶圓廠,台積電能製造小至3奈米的最先進晶片,約為冠狀病毒長度的四十分之一。在供應鏈的脆弱性層面,艾司摩爾與台積電的命運密不可分,因為前者若不出售微影設備,後者即無法經營。



 



台灣矽盾



 



台積電由張忠謀於1987年成立,他出生在中國,但職涯大多在美國德州儀器工作,最佳化晶片生產他居功厥偉,與德儀執行長一職失之交臂後,他返台打造自己的晶片王國。



 



當前中美對台灣的緊張關係部分源於中國國內政治,亦源於雙方擔心無法取得最先進晶片。台灣希望它的「護國神山」能遏止中國侵略,促使西方保護台灣,但如同去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解放軍進行軍演所證明的,中國可有效阻止台灣貨物出口。



 



即便中國奪取台積電的意圖昭然若揭,但倘若中國侵台,台積電將難以存續,全球經濟也將深受衝擊。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去年8月所說:「沒人能用武力控制台積電。」侵台將使台灣工廠「無法運作」,因為晶片生產有賴「與外部世界的即時聯繫:與歐洲、日本、美國」。此外,台灣若受到攻擊,大可選擇摧毀晶圓廠。



 



企業與政府對這些風險的意識日益提升,也日漸擔心台灣在產業的中心地位,民間企業正設法與其他亞洲國家談妥條件,把供應鏈移出台灣,而政府則在重建國內產能上拉攏企業。美國拜登政府近期成功說服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興建新晶圓廠,這種政府支援形式呼應1980年代亞洲各國採取的產業政策。



 



一種技術,兩種制度



 



半導體競賽是更廣泛地緣政治戰鬥的一環,在《The Wires of War: Technology and the Global Struggle for Power》一書中,前谷歌新聞政策全球總監賀伯格(Jacob Helberg)談論「技術極權主義」政權如何試圖利用網路軟硬體,把世界劃分為具20世紀風格的勢力半球。賀伯格描述惡意的外國勢力,如何利用網路來進行不對稱戰爭。



 



「軟體戰」係社群媒體的誤導資訊,「硬體戰」則關乎非法侵入科技裝置與私人資訊,俄羅斯擅長前者,中國擅長後者,美國半導體生產回流就是這種戰略定位的明顯例子。不同於1980年代日本的經濟競爭重塑了半導體產業面貌,當今變革的主要動力來自地緣政治較勁。



 



因此供應鏈很可能變得更短、更具區域性,意謂生產成本提高,效率驟減,台灣的中心地位大概會削弱不少,可預見的技術瓶頸將再次改變產業,原因在於晶片的微型化有其物理極限(摩爾定律終有結束的一天)。



 



矽谷想保住優勢地位,光在創新方面維持領先不夠,還需加強與聯邦政府的夥伴關係。它需要重新聚焦在實體物品生產,而非僅重視數位服務,也需要判斷日後危機的潛在根源,以培養新地緣政治環境下或許會需要的突變適應力。如英特爾創辦人葛洛夫(Andy Grove)回憶他在日本競爭壓力下對公司進行的大刀闊斧改革:「惟偏執狂得倖存」,這句話對今日科技創業家依舊受用,破壞是條雙向道。



 



(翻譯:鄭可妮,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Microchips Are Dow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短期投機炒房形同詐騙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