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共生視角:公共財是集體投資 需共享所有權和管理模式

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    2023年02月12日 07:00:00

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

●倫敦大學學院創新與公共用途研究所創始主任

●世界衛生組織全民健康經濟委員會主席




 



多國政府、企業與社團領袖在今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交換意見,認為人們生活在一個「多重危機」的時代已是共識。多起災難性事件的同步發生,正是源自今日的社會經濟與地緣政治形勢。



 



面對全球暖化、醫療系統崩潰、數位差距擴大以及金融化商業模式等巨大挑戰,導致收入與財富不均狀況惡化,也難怪人們對政治的幻滅持續加速——民粹主義者承諾的理想狀況正在急速修正。但真正的解決方案十分複雜,需要投資、監管以及社會、組織與技術的創新,還需要包括政府、企業,甚至社會上的個人與組織參與。



 



政府相信政策最多只能解決市場失靈問題,但往往做得太少也太遲了。甚至公共財(例如提供基礎研發資金)只被視為解決了正外部問題,而碳稅則是解決負外部問題。要想實現有包容性與永續成長的變革,需要減少修修補補,而是增加塑造與開創市場。這需要用「共同利益」的概念,不只是概念的了解,更關乎如何實現。



 



「共同利益」是透過集體智慧與利益共享以求共同實現的目標。它建立在公眾理念之上,但更需關注設計實現共同目標所需的投資、創新與合作。公共財是集體互動與投資的產物,需要共享所有權和管理模式,所以這類型為產生的利潤必須集體分享。共同利益也強調有效國際治理的需要,我傑出的夥伴、已故的考爾(Inge Kaul)在全球公共財概念中強調了這一點,他為我在全球水經濟學委員會的工作提供了協助。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2015年5月的通諭《願上主受讚頌》中強力主張,人們應該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進行共同利益思考。這不僅是抽象的唯心主義,共同利益為設定共同目標與訂定實現方法,提供一個有效的框架。方濟各談到了「基層決定原則」的必要性(特定問題最好盡可能在基礎層面尋找解決的原則),以及我們應該透過弱勢群體的角度來看待世界。



 



方濟各認為,一切社會、經濟與政治變革的首要任務,應該就是要守護維持人類生命的基本條件。為共同利益做決策就是要捍衛在社會、政治與經濟上被邊緣化者的尊嚴——不僅是口頭上的,同時也是政策上以及新的合作方式。這意味著建立一個團結一致的網路,在此所有被忽略的聲音都能參與關鍵的決策過程。



 



這些目標可以透過與那些被排除在外者一起追求的新模式來進化,而不僅是代替他們實施。例如,合作社組織已證明可以有效地將能力有限的人聚集在一起,並為他們提供原本無法擁有的經銷代理機會。



 



方濟各明白,有些經濟產業目前在特定領域行使的權力比政府更多,國家有義務代表每個人捍衛共同利益。面對這種趨勢,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變革。儘管共同利益原則目前被視為對當前體制過度行為的修正,但它應該是構成該體制的中心目標。



 



光有錢是不夠的,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期待的合作類型。就新冠肺炎而言,我們在研製疫苗的過程中成功展現了大規模的集體投資,但我們無法確保最後結果能轉化為「共同利益」:也就是全球人口完全免疫。



 



正如我在《Mission Economy:Moonshot Guide to Changing Capitalism》一書中所述,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智慧財產權或定價條件可被視為公共支持的一部份,或是股權模式的利潤分享。集體所有權結構也有助和社會所有成員更公平地分享價值。這些做法提供了挑戰權力過度集中在少數特權人士與公司手中的機會。



 



這些問題並不僅限於健康。多年來,在大規模公共投資的支持下,數位經濟持續在擴張。由於大部分數據都被少數大型公司控制,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現正重演早先的偏頗與不平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設計一個更包容與透明的框架,例如要求數位服務的約束條款,符合某些特定的道德標準。



 



最後,我們必須更欣賞集體智慧的力量。就像企業使用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指標來評估其組織文化和行為一樣,共同利益的態度需要對組織間與公私動態進行更強而有力的掌握,以完整了解整個共生的系統(也可能是寄生,視情況而定)。



 



共同利益是被分享的客觀存在,通過重視「如何做」與「做什麼」,增加了促進人類團結、知識共享與集體分配獲利的機會。這是確保地球上緊密連結的每個人,都能過著體面生活的最好、也是唯一的方式。



 



 (翻譯:於慶中,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For the Common Good》,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短期投機炒房形同詐騙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