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貨幣視角:因應多極性世界 全球金融去殖民化浪潮該來臨

佛非克(Hippolyte Fofack)    2023年02月20日 07:00:00

佛非克(Hippolyte Fofack)

●非洲進出口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今天的國際貨幣制度脫胎自1944年布列敦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當時南半球大半仍由帝國勢力宰制,國際貨幣制度源自於一小撮富國的構想,圖的也是他們自己的利益,而這些年來對他們確實助益良多。布列敦森林體系偶有調整,以反映全球化加速和世界各國經濟依存度加深,但同時也加劇了景氣循環波動、阻撓窮國經濟急起直追,還延續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對立矛盾。



 



在這個多極化與地緣政治競爭的新時代,世界經濟若要避免分裂加深,就必須大刀闊斧改革、矯正全球金融體系先天的結構性缺陷。這正是為什麼,去年初在印尼輪植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期間,印尼財政部長英卓華(Sri Mulyani Indrawati)把矛頭對準過度依賴少數幾種準備貨幣所衍生的高昂代價,並呼籲國際採納印尼長期擁護的那種本幣結算(local-currency settlement,簡稱LCS)安排。這麼做可協助許多國家因應外來衝擊,對新興經濟體尤其是如此,每回美國和其他主要先進大國收緊貨幣政策,就面臨可能很嚴重的資本外流。



 



這種問題實在變得太常見:2013年爆發「縮減恐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表示打算縮減每月購債規模引發市場一陣恐慌)時,印尼盾突然劇貶,貶幅超過20%。現在,系統性重要央行紛紛實施量化緊縮並積極提高利率,更令人憂心忡忡,唯恐將驅動大量的資本外流,並引發新一波匯率動盪乃至於主權債務危機。



 



制裁與其副作用



 



近幾年來,美國為促進國內和地緣政治利益而把美元武器化,再次引起關切。在這個強權角力的新時代,濫用美元優勢地位可能導致某種地緣政治版的「特里芬兩難處境」( Triffin dilemma),並且逼得更多主權國家和企業採取避險行動、防範政治和資產沒收風險的全球化。遭美國制裁瞄準的幾個國家,如今已降低各自對外貿易中的美元占比。而且,在2019年,就連美國的歐洲盟國也設立特別用途機制(special-purpose vehicle,SPV),稱為「支持貿易的交換工具」(Instrument in Support of Trade Exchanges,INSTEX),用來與遭制裁的伊朗安全無虞地進行貿易。



 



自2018年迄今,俄羅斯對其他金磚經濟體(巴西、印度、中國和南非)的出口以美元結算的比率已經滑落,從85%降到36%。最近,印度能源進口再度盛行盧比與盧布雙邊貿易安排,備受矚目;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金磚國家(BRICS)之間用LCS進行跨國貿易遠比往年普遍,而且仍在快速推廣中。



 



同樣地,用LCS進行雙邊貿易也在亞洲各地興起,各國紛紛發展出制度性安排和金融基礎設施,以降低跨國支付與投資對美元的依賴。2016年至2019年,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央行簽署LCS協議,准許銀行提供直接貿易的本幣貨幣對、本幣帳戶,以及避險工具。此後,本幣使用量已增加,降低這些國家承受全球衝擊的脆弱性。



 



再者,一股貨幣多元化潮流也顯而易見,尤其在東亞和東南亞,當地以美元結算出口的比率在2000年代初期至2010年代中期約是90%,但到2019年已降到大約80%。過去20年來,以新興市場貨幣進行的交易已大幅增加,以至於新興市場貨幣如今在全球外匯交易總額的占比超過25%,遠高於2001年的7%左右。



 



朝貨幣多元化邁進的趨勢也反映在資本市場上的消長變化。美國債券的外國人持有比重從2015年的34%,降到2021年低於24%,是數十年來最低。同時,國內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美國退休基金和聯準會;聯準會如今持有約20%的美債,比2009年的區區4%大幅激增。



 



金融制裁愈演愈烈只會給這股趨勢推波助瀾,進一步加速「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因為愈來愈多國家乘著數位化(digitalization)浪潮擴大運用LCS從事雙邊交易,並且發展更多的避險工具。2016年,時任美國財政部長路傑克(Jack Lew)就特別點出這種風險,警告說:「我們愈是依據美國外交政策來限制美元的用途和美國金融體系,中期而言,改用其他貨幣和其他金融體系的風險就升得愈高。」



 



因應多極性



 



隨著世局無可逆地轉向更多極化的世界,順應新現實革新主要國際金融機構的治理,對重振其公信力與正當性至關重要。就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布列敦森林體系最重要的支柱)的例子而論,那表示必須修改配額分配機制並募集更多資源,才能運用這些資源對成員國迅速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



 



這些機構也應當尋求提升其多極性,作法是加強多種準備貨幣之間的協調,並支持促成央行數位貨幣(CBDC)彼此互通的各種努力。對IMF而言,透過即時風險評估和匯率加權支持這種轉型,應可降低投機狂熱爆發、危及金融穩定的風險,而這終將強化IMF作為全球最後放款者的地位。



 



世界自1944年來變化甚鉅,主要機構必須反映這個現實。讓準備貨幣的發行民主化,對重建世人對國際金融體系的信任將大有助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去殖民化浪潮即已席捲全世界,全球金融去殖民化浪潮也早該來臨了--在日益多極化的世界尤然。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Decolonizing Global Financ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短期投機炒房形同詐騙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