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救市主視角:資本主義歷史 顧問巨頭常隨制度失靈出現


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



●    倫敦大學學院創新暨公共利益研究所創始所長



●    世界衛生組織全民健康經濟委員會主席




 




柯琳頓 (Rosie Collington)



●    倫敦大學學院創新暨公共利益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近年來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名號雖可謂家喻戶曉,但全然是來自負面消息;位列全球顧問「三巨頭」之一的麥肯錫,為大型企業和政府所做的工作,正逐漸成為世界各地醜聞與陰謀的源頭。



 



以美國為例,麥肯錫遭指控向普渡製藥(Purdue Pharma)提出如何以「渦輪增壓」的手法,提升止痛劑奧施康定(OxyContin)的銷量,隨後為其助長類鴉片藥物濫用的行為,同意支付近6億美元的和解金。在澳洲,該公司之前與政府合作的淨零排放策略,則被批評為是在公然保護化石燃料產業。接著在波多黎各,紐約時報調查發現麥肯錫子公司、MIO Partners的主要業務,竟是透過其提供債務重組顧問案件的債券中獲利。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就如同我們最近出版的新書《顧問大騙局》(暫譯)之中所言,這些醜聞只是冰山一角。雖然每間公司總會有幾顆老鼠屎,但真正的問題出在顧問產業賴以運作的商業模式之上。



 



在2021年,企業顧問的全球市場規模估計為7000億至9000億美元。然而,儘管這個產業在經濟和政治的影響力日益增長,其運作卻鮮少受到大眾檢視:此症狀是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深層結構性問題。也許顧問產業不需為經濟的「金融化」、企業的「短期主義」或是公共領域的支離破碎負責,但該產業絕對是因此而成長茁壯。綜觀現代資本主義的歷史,「顧問巨頭」(我們對這個產業的代稱)的身影每每隨著制度的失靈而出現。



 



在政府領域,大型顧問公司協助推動私有化、管理改革、私人金融、業務外包、數位化和縮減開支,並藉此獲得巨大利益。在企業中,它們協助確立新的管理模式,包含二戰後時代,協助擴張成本會計和多分支企業,以及協助扶持主要股東 ,讓他們在目標制定和資源分配中手握實權。



 



如今,顧問產業致力於反轉在其協助下所發生的問題——由此興起了一波新型契約,提供具有「環保、社會和治理意識」(ESG)的商業建議。毫無意外地,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奠基於各種利益衝突之上。舉例來說,麥肯錫就已向全球百大污染企業中至少43家公司提供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使顧問公司所造成的影響更加明顯,在疫情頭兩年,各國政府投注了鉅額預算在顧問合約上,成效卻令人存疑,更甚者還造成了巨大傷害。在法國,顧問公司對該國疫苗接種的推廣介入甚深,然不僅未發揮預期效益,更被廣泛視為是一場災難。在2021年1月初,法國疫苗接種累計僅有5000劑,與法國同時開始推動疫苗接種的德國與西班牙,則分別達到31.6萬與13.9萬劑。



 



雖然有時政府雇用顧問公司是為了填補不足,但糟糕的是,與顧問公司訂立牽涉範圍極廣,且利潤可觀的合約,儼然已成了標準作業模式,即便有些領域是政府不應外包的。因此在2020年時,有位英國保守黨議員曾抱怨公僕常常被剝奪「處理最具挑戰性、成就感且時事議題的機會」,如此對於私人顧問公司「令人無法接受」的過度依賴,正使得公共事務的運作被「巨嬰化 」。



 



當所有事務都被外包,政府部門內部就無法發展出因應新挑戰所需的知識與技能。這是所有人都應該有所警惕的課題。流行病學家警告,下一波全球疫情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而非「機率」。我們迫切需要擴大對政府和公衛機構的投資,以建立在新一波疫情爆發前偵知、並防止擴散的能力。



 



畢竟,我們不應完全相信這些顧問公司擁有受僱領域所需的專業知識。紐約時報在報導中,就引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SR)學者的說法,指出法國疫苗接種事件,反映出顧問公司有「將其他產業營運模式,無論是否適用,都套用在公衛領域的傾向」。



 



對顧問巨頭的依賴逐漸增加,胡亂套用商業模式將導致創新精神和國家能力崩塌,損壞民主信任、以及搗亂政治和企業計畫的效果。在這個氣候崩壞的時代之下,其後果將危及人類的生存。當公共基金和其他資源遭到浪費,政府與企業的決策未受監督且不透明時,我們都將付出代價。



 



更糟的是,越來越多善良且具備聰明才智的年輕人才被顧問產業所蠱惑,相信這樣的工作充滿意義以及高薪報酬,因而脫離公共服務,轉向顧問產業(但幸運的是,有不少研究指出,許多年輕顧問已逐漸不再相信這些謊言)。



 



對抗任何成癮必須先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只有如此,我們才能降低依賴的程度。如今的時代,越來越多人開始對傳統經濟模式產生質疑,並且尋找替代方案,或許解構「顧問巨頭」對眼下經濟的影響力,有助於形成問題的解方。若要建構更健全的經濟,我們必須增加對國家能力和實際知識的投資,使公共利益重新回到公部門之中,擺脫花費高昂且不必要的顧問產業之介入。



 



綜觀全球,政府逐漸意識到對顧問公司過度依賴所帶來的後果,以及這些公司協助形塑的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危險。改革者正逐步規劃創新的治理模式,包括公部門內部的顧問單位、政策「實驗室」以及地方以社區為導向的採購計畫。



 



若要改變公共利益相關的經濟現狀,就需先改變我們對政府角色的思維與討論。我們必須停止將政府視為「救市主」和「拆彈專家」,並將其定位成在經濟領域中的重要行為者。私人機構和具備扎實知識與實力底子的專家,依舊是重要意見來源,但是他們應該從旁以公開透明的方式,給予建議和「諮詢」,而非居於主導地位,且不須論功就能行賞。



 



(翻譯:劉力婷,責任編輯:王能斌)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onsultants and the Crisis of Capitalism》,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短期投機炒房形同詐騙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