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
● 倫敦大學學院創新暨公共利益研究所創始所長
● 世界衛生組織全民健康經濟委員會主席
伊維拉(Ngozi Okonjo-Iweala)
● 世界貿易組織祕書長
● 世界銀行前常務董事
洛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öm)
●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
● 德國波茨坦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 斯德哥爾摩大學水利與地球永續發展教授
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
● 新加坡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
● 新加坡前副總理
全球水危機已不容忽視。人類如果不妥善運用水資源,不僅無法緩解氣候變遷,也將無法達成多數永續發展目標(SDG)。
去年人類面臨規模前所未見的洪水、乾旱、氣旋風暴與熱浪等,已預示未來的險峻。雖然自然災害引起高度關注,但最根本的水危機卻鮮少受到重視。水資源相關問題例如水量過多或過少、水質髒污不安全等,長期以來已在全球引發糧食與衛生危機。每80秒就有一名5歲以下幼童死於污引發的疾病,更有幾億人因此發育不良、預期壽命降低。
局勢仍持續惡化,人類正面臨由水危機、全球暖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三者交織而成的惡性循環,自然資產因而縮水。濕地流失與土壤濕度降低,地球上幾處主要碳匯淪為排放溫室氣體的新元凶,嚴重影響氣候。
任何國家的領土都只能貯存不到一半的降雨量,但人類用水又必須仰賴降雨。若全球海水量穩定、森林未受破壞、生態系統健全,人類不需擔心降用量,然而人類正日益破壞土壤和海洋系統的水循環能力。
身為全球水經濟委員會的共同主席,我們呼籲各國採取集體行動,克服水危機。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必須更具體、統合各部門力量、在國家與全球層面都更具有組織,並且更加公平合理。我們的研究成果顯示世界亟需全新的「水經濟」體系,以及能夠處理下列七項要點的全面性戰略:
第一,我們必須將全球水循環視為共同利益,一起面對水危機。世界上每個人都與水緊密相連,因此我們應合作打破惡性循環、讓水資源回歸永續正軌。若是如此,我們的策略必須對所有社群都同等地公平正義。
第二,我們必須採取任務導向策略,全盤考慮水資源於人類福祉中扮演的角色,亦即將家庭用水的保障視為基本人權,並透過集體對工業用水的管理,穩定全球水資源循環。為了維護食品安全、確保食物供應鏈健全,保障生物多樣性與天然碳匯,我們需要針對綠色水資源(降雨)和藍色水資源(灌溉)的管理方式進行革新。
除了動員不同利害關係人,我們還需要制定全新政策與工業發展方針,進而得出水危機的解方。我們應該拿出與50年前登上月球同等的熱忱,透過公-私部門的新夥伴關係擴大對水資源的投資,但同時也應訂立附加條件,確保集體創造之價值可廣為共享。
第三,我們不該再刻意凍漲水費。只要訂定妥適價格、補助貧戶,各領域對於水資源的運用可以更有效、更公正、於在地與全球都更具永續性。但我們決策時也必須考慮水的非經濟價值,確保我們同時也保護水循環(和人類社會)所依附、更廣大的生態系統。
第四,我們必須減少每年全球對農業與用水、高達7000億美元的補助,該補助往往造成水資源被過度消耗,並引發對環境的破壞;同時也應減少供水系統的滲漏問題。如此一來,我們將能擁有足夠的資源鼓勵節水,並對貧戶提供直接援助。
第五,我們應該建立「公平水資源夥伴關係」(Just Water Partnerships),確保中、低收入國家一起投入保護水資源的使用、韌性與永續,同時裨益國家發展目標與全球共同利益。
「公平水資源夥伴關係」能幫助整合數條資金鏈,不僅重新運用各國效率低下的補助款,也使多邊開發銀行和開發金融機構能將公眾資金作為貸款擔保融資、吸引更多私人資金投入。以上投資帶來的經濟利潤必會遠高於成本,尤其是在上述關係的形成,就是為了使應對氣候變遷的倡議、與實現共榮兩者間協同效應最大化。
第六,我們應該支持各種利用稀有水資源的嶄新方式。同樣地,此類投資將收獲極大利益。就像登月行動的好處不僅止於航太工業,也促成了營養學、電子學、傳播學、原物料產業、軟體產業的進步;因此,以多種方式專注處理水危機,也能為許多領域帶來富創意的突破性發展。
舉例來說,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已被嚴重耗竭的濕地與地下水資源,才能強化活水儲存系統;藉由發展都市水資源循環與回收機制,我們能以新的方式處理都市工業廢水;若推行精準灌溉且防乾旱的雨養農業、減少用水量大的農地,食物系統將更為永續,也能提高農戶收入;將製造關鍵材料(如推廣電氣化需要的鋰)產生的廢水再利用,可減少水足跡。
最後,我們必須重塑多邊的水資源管理體系。現行系統極為零散而無法因應挑戰。貿易政策是可行的方向之一:在貿易協議中納入節約水資源的多項標準,可促使各界採行永續性高的用水方針、避免不需要的用水補助款。我們也必須奉行多邊主義,發展全球水資源策略、對在第一線執行節約用水的人們提供保障。
我們仍有機會將水危機化為全球經濟成長的轉機,並訂定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新社會契約。若失敗,地球將永不復安全。
(翻譯:魏子杰,責任編輯:王能斌)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onfronting the Global Water Crisi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