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金(Daniel Yergin)
●標準普爾全球副總裁
俄烏戰爭打亂大宗商品市場,讓地緣政治發展更加錯綜複雜。沒人比葉爾金更有資格討論新能源布局,他不僅出新書《新地圖:能源、氣候與國家衝突》探討這個主題,本身也是能源政治與經濟領域的全球權威。葉爾金最近接受Project Syndicate訪問,談到能源市場在疫情及俄烏戰爭後的發展。
PS問:外界熱烈討論俄烏戰爭是會讓「綠能」轉型加速抑或後退,這是因為許多經濟體經歷能源價格飆升的同時,又面臨碳氫化合物供給的不確定性升高。你比較傾向「加速」還是「後退」的說法?哪些政策變化很可能會倒向其中一種,還是說任一種都可能?
葉爾金:我認為正確的答案是兩者皆是。可再生發電顯然有了新的助力,會繼續下去,就像歐洲在俄國入侵烏克蘭後推出的REPowerEU計畫,但這也需要時間,且會像經濟其他環節一樣面臨同樣的供應鏈問題與飆漲的成本。能源安全的基本原則是多角化,那對歐洲很重要——更甚俄烏戰爭之前。
PS問:歐盟一直在考慮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類似向進口能源和混凝土等碳密集產品課徵關稅。鑑於近來價格飆漲,你認為這是否會實施?
葉爾金:時代不同了,CBAM仍有人會推動,但各國現在更擔心進口的額外成本以及對通膨的負擔,開發中國家會如何回應也是重點。
PS問:氣候人士長期鼓吹停止補貼化石燃料,但政治上廢除此政策很困難,最好趁油價低時實行,政府是否錯過了2020年價格暴跌(甚至一度轉為負值)的大好機會?
葉爾金:我們必須注意說的是哪種補貼,免得各說各話。這個詞時常聽到,但主要的化石燃料財政補貼是在開發中國家為消費者壓低價格的補貼——通常出於政治或社會因素。相形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獲得的部分「補貼」,起碼在美國而言,是其他行業同樣可獲得的支出稅負待遇。
PS問:美國有過非常風光的20年,裂解革命等發展讓它轉變為碳氫化合物淨出口國及全球最大生產國。說到美國能源業,尤其是化石燃料,未來幾年最值得觀察的趨勢是什麼?
葉爾金:20年前沒人想到會有頁岩革命,太陽能成本暴跌也是,因此任何預測都不該說得太滿。話雖如此,美國大部分新電力應該都會朝可再生的方向發展,水電公司正在這麼做。
幾年後,電池可能有重大進展;2030前,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在能源中的定位應該呼之欲出,美國很可能還是全球主要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但由於電動車普及,汽油需求會開始下跌,美國液化天然氣將成全球能源供給支柱。
PS問:俄烏戰爭爆發後,沙烏地阿拉伯拒絕了美國要求生產更多石油的請求,迫使美國另覓與委內瑞拉和伊朗展開新談判的機會。這個時刻動搖盟友、關係和對手的程度有多大?能源危機是否會告訴你誰才是真朋友?
葉爾金:美國在中東的關係詭譎多變,拜登總統訪問沙國和以色列,會讓我們看到一些變化。當地傳統盟友認為,美國在那的利益不斷萎縮,因為頁岩革命基本上已經讓美國能源獨立(請記得,由於石油市場只有一個,美國國內油價並非不受影響)。
這種看法是導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以色列簽訂2020年和平協議的因素之一。
PS問:很多人在談1970年代,當時產油國的戰爭與革命引發了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的停滯性通膨,現在與1970年代有何相似及根本上的不同?
葉爾金:相似之處絕對有,我們又再處於風險四伏的時代,目睹全球政治重組的分水嶺。往後的世界將截然不同,1970年代也是如此。
供給上也有相似處,1973年危機是在全球油市極度吃緊、毫無閒置產能下爆發,同樣地,普丁在市場吃緊時發動戰爭,可能早就在他盤算之內。
不過也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情況不僅涉及石油,還有天然氣和煤,而1970年代並非如此。另外現下兩大核子強權日增的緊張關係與潛在衝突,在1973當年只短暫出現。普丁從不吝於展現俄國核武實力,他的用意是要警示,也確實讓人警覺。
PS問:既然能源安全是頭等大事,各國政府正忙著確保供給無虞,不只是能源,還有用於電動車和太陽能板的礦物等重要商品。我們是否正進入資源導向的戰爭及衝突新時代?
葉爾金:我不會把話說得那麼嚴重,但我們已進入資源競爭的新時代,看看重要礦物的政府報告便知。轉型至可再生能源和電動車將導致礦物需求激增,意味採礦、加工和運輸會大幅增加,需要複雜的新供應鏈。
PS問:南半球,特別是非洲,在當今全球動蕩下首當其衝,特別是糧食短缺,但非洲也盛產目前需求很高的商品。非洲主要經濟體是否準備好利用未來的礦產熱潮,還是註定要受天然資源的詛咒折磨?
葉爾金:避免資源詛咒將是項挑戰,是進行式,要讓開發中國家躲過得需要很大努力與共識;但現在還有另一個問題:氣候政策上南北分歧日增,尤其是關於天然氣管線等項目的融資取得性。
PS問:去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落幕時,各國同意1年後再度聚首做出更具雄心壯志的具體脫碳承諾。你對今年埃及COP27有何期待?
葉爾金:COP26集會時,歐洲和亞洲正處於新型態能源危機——涉及天然氣、煤與石油短缺的危機——源於全球經濟從COVID-19中復甦導致的需求激增。COP27集會時或許俄烏戰爭還沒結束,我認為會聚焦天然氣、甲烷捕集和碳捕集,並檢視允諾提供的資金是否要擴大使用在能源轉型融資上。
(翻譯:鄭可妮,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New-Style Energy Crisi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