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持續金融顧問委員會成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實踐教授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東南亞的馬來群島離烏克蘭很遠,婆羅洲原住民生活在世上最原始的叢林,也幾乎不會製造碳足跡,但他們卻也躲不過戰爭、通膨及氣候變遷的影響。我們最可能達成更美好世界的希望——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看來益發難以實現了。
SDG本應在2030年前「終結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全人類繁榮」,但最新報告卻令人悲觀。包括COVID-19疫情、全球暖化、戰爭、通膨和兩極化在內,「接踵而來且環環相扣的全球危機」正在危及SDG進程,讓多年來根除貧困與飢餓的努力前功盡棄。
我們最近走訪婆羅洲的旅程,凸顯上述失敗對原住民帶來的後果。
11萬2000名穆魯特人大多生活在北部內陸幾乎未開發的鄉村——主要在馬來西亞沙巴——貨物和人員的移動不是經由河川就是碎石路。
靠狩獵採集、仰賴森林生活數世紀後,一個世代前,穆魯特人被勸說移居保留給他們的屯墾區及農地,但他們主要生產的未加工橡膠價格下跌,造成收入銳減,既無資金亦無專業知識的他們,無法改種蔬果等利潤較豐厚的作物。
想改善沙巴原民的生活,就得開發有利可圖且能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並讓族人避免過度仰賴援助及補貼。這些模型必須建立在對當地土地與生態系統的本土知識上,並以投資基礎建設和適當的監管作為支援。
然而這樣的支援未必穩固可靠,更何況原民在表達意見上選擇有限。他們可以在選舉中投票,但大馬買票和酬庸猖獗,經濟強勢者的利益往往被擺在第一位,以致在地知識與天然資產最終未能用在推動永續發展。
這反映了實現SDG面臨的更大挑戰。2021年一本由Jan Wouter Vasbinder和Jonathan Y.H. Sim共同編輯的書籍指出,世界並不想要強大的技術、資金、人才或專門知識。這些要素未促成SDG快速實現是管理的失敗,更是市場設計的失敗。
部分問題來自於缺乏體制,未能把技術、知識和資金的供應,與需求結合在一起。網際網路讓資訊、知識甚至資金的取得更加容易,但鄉村原民往往連電都沒有,遑論上網,即使他們擁有寶貴的專業知識及想法,獲得必要支持的能力卻極度受限。
發展「智慧村莊」或能幫上忙。這種村莊可取得水、能源、交通和網路連線等高品質的服務,且可與智慧城市相互連結,提升糧食安全、刺激生態旅遊、培育創業精神,並在適應氣候變遷等關鍵領域實踐創新的城鄉夥伴關係。
背負社會責任的企業可在發展智慧村莊上扮演關鍵角色,但仍需要有方法判斷資源該投入何處才能發揮最大效益,而這就仰賴政府主導設計,並落實社會企業市場。
挑戰可不只有供需配合,從中國消弭貧困的經驗可以看到,複雜的體制變革需要上至下的協調規劃,考量並回應由下而上的意見(此法將成中國鄉村振興的關鍵,包含農業升級、土地活化以及擴大教育和就業機會)。如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實現SDG需要全球、地方和人民層級的行動。
與此同時,政府必須運用稅制及監管激勵措施「推動」複雜的社會體制,使之符合永續發展目標。法規一定有助解決婆羅洲原民社區面臨的另兩個重大挑戰,一是棕櫚油產地侵蝕森林面積,農藥與肥料污染水道,使河川因紅土沖刷而變黃,威脅飲水安全,造成魚類枯竭;二則是貫穿森林的泛婆羅洲公路雖讓交通更便利,卻也破壞了生態系統,造成年輕人離鄉謀職。
SDG這樣的高階目標無法透過僵化的單一層面措施來實踐,必須轉化為能在基層落實調整的具體計畫。這唯有市場結構和激勵措施正確,並在應對迅速的主管機構監督下,方能實現。
(翻譯:鄭可妮,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Matter of Market Desig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1】永慶房屋爆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2)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2】永慶房屋示警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