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瑞克(Dani Rodrik)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國際經濟學會主席
在上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的獨裁統治得到了充分的鞏固。儘管共產主義中國從來都不是民主國家,但毛澤東之後的領導人一直注意傾聽來自下層的聲音,因而能在那些錯誤政策變成災難之前力挽狂瀾。而習近平的集權則代表另一種不同做法,這對中國如何處理日益嚴重的問題,包括經濟下滑、代價高昂的清零政策、日益嚴重的侵犯人權行為和政治壓迫等,可不是個好兆頭。
美國總統拜登發起的「對中全面經濟戰」——這個恰當的稱號出自「金融時報」華盛頓分社社長盧斯(Edward Luce)——則加重了這些挑戰。就在黨代會召開之前,美國宣佈一系列關於向中國企業出售先進技術的新限制,正如盧斯所指的那樣,拜登比其前任川普走得更遠,因為後者只是針對華為等個別企業。這些新措施展現出來的野心令人震驚,其目的不外乎是防止中國作為高科技大國的崛起。
美國已經控制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一些最關鍵的節點,包括高端晶片研究和設計等。正如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艾倫(Gregory C. Allen)所說,新措施意味著「美國政府前所未有的干預,不僅是為了保持卡脖子的態勢,也是美國積極遏制中國大部分科技產業的新政策開端,而且是以扼殺為目的。」
正如艾倫所解釋的那樣,拜登戰略有四個相互關聯的部分,針對供應鏈各個層面。其目標是阻止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獲得高端晶片;藉由限制獲得美國晶片設計軟體和半導體製造設備,來防止中國在國內設計和生產人工智慧晶片;以及透過禁止供應美國零組件來阻止中國自行生產半導體製造設備。
這種做法的動機來自於拜登政府認定,中國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的觀點,而且民主、共和兩黨對此有著廣泛共識。但究竟威脅了哪些地方?拜登在最近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序言中稱:「中國有意願且越來越有能力去重塑國際秩序,使全球競爭環境向其有利的方向傾斜。」
因此可以明確地說,中國之所以成為一個威脅,不是因為它損害了美國的任何基本安全利益,而是因為隨著它變得日益富裕和強大,它會試圖影響全球政治和經濟秩序。同時「美國仍然致力於負責任地管理我們國家之間的競爭」,這實際上意味著美國希望在塑造技術、網路安全、貿易和經濟有關的全球規則方面,保持自身地位不受挑戰。
而拜登政府這種應對,其實是在大力強化美國的首要地位,而非適應後單極世界的現實。正如新出口管制措施所展現的,美國已經放棄區分哪些是可以直接幫助中國軍隊的技術(因此可能對美國盟友構成威脅),哪些又是商業技術(可能不僅為中國,還能為其他國家包括美國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而聲稱軍事和商業應用不可能分開的人最終佔了上風。
美國此舉已經越界了。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本身就很危險,即便中國商業和軍事部門緊密關連的特性可以當做部分理由。如果正確地將美國的新限制視為一種侵略性的升級,中國必將想方設法報復,從而加劇緊張局勢並進一步加深相互之間的恐懼。
每個大國(實際上是所有國家)都會關注自身利益,維護國家安全,並在必要時對其他國家採取反制措施。但正如華特(Stephen M. Walt)和我所主張的那樣,一個安全、繁榮和穩定的世界秩序,需要對這些應對行為進行精準的調校。這意味著它們必須與對方政策所造成的損害存在明確聯繫,並且只被用於減輕這些政策的負面影響。不應出於懲罰或長期削弱對方的明確目的而採取應對措施。而拜登對高科技的出口限制在這方面是不合格的。
美國對中國的新做法也造成了其他盲點。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強調的氣候變遷和全球公衛等「共同挑戰」都涉及與中國的重要合作,但報告卻未承認對中國發動經濟戰爭破壞了信任和其他領域的合作前景。它還扭曲了國內經濟議程,把跟中國的競爭提升到其他更有價值的目標之上。投資高度資本和技術密集的半導體供應鏈——美國當前的工業政策重點——是在美國經濟中為最需要的人,創造良好就業機會的最昂貴方式。
當然,中國政府也不是什麼無辜受害者。它在投射其經濟和軍事力量方面變得越來越具有侵略性,儘管這些行動大多局限於本國周邊地區。雖然之前做出了保證,但中國已經將其在南海的一些人工島嶼軍事化。當澳洲要求對新冠病毒來源進行調查時,中國對澳洲進行經濟制裁。中國境內的侵犯人權行為,當然也應當遭到民主國家的譴責。
超全球化的麻煩在於我們讓大銀行和國際企業來制定世界經濟規則。鑒於這種做法已經對各國社會結構造成巨大的損害,我們確實應當遠離這種做法,並有機會去塑造一個更好的全球化。但不幸的是,各個大國似乎選擇了一條不同、甚至更糟糕的道路。它們現正把全球經濟的鑰匙交給自己的國家安全機構,讓全球和平與繁榮岌岌可危。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Don't Let Geopolitics Kill the World Econom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