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維爾(Brigitte Granveille)
●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國際經濟教授
研究歷史的目的在於增進對自身與世界的理解,一些歷史、特別是關於古早時代或狹隘專門主題的歷史,似乎也只有在思考人類處境時,才能和我們當前的關切搭上邊;但康乃爾大學史學家穆德(Nicholas Mulder)《經濟武器:現代戰爭工具制裁的崛起》(The Economic Weapon: The Rise of Sanctions as a Tool of Modern War)一書不一樣,此書主題切合當前的關切事項,可能就連歷史分析也做不到這點。
穆德說,經濟制裁會在全球化遭遇全面戰爭時出現,這樣的描述,讀來就像是在看我們這時代形成時期的傳記。從一些人或許會試圖斷章取義掀起當代論戰的環節,穆德寫出了這部學術傑作,充分顯示他對經濟、金融與貿易(包括物流)、行政及(國內與國際)法律等多元複雜領域來源的掌握度。
穆德把這種種元素融入外交史及政治史,訴說當代世界「經濟武器」的起源故事。這種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封鎖同盟國時打造,之後的數十年頻繁沿用。故事結尾,則以1945年聯合國憲章中,這種經濟武器的重新打造作結。
制裁目的?
穆德細數的多種複雜狀況中,關於經濟制裁性質與效力的關鍵問題反覆出現。對比武裝衝突,制裁能從遠距離透過非動力管道對目標施加力量,因此長期以來被視為能避免或起碼遏止戰爭的手段。每當國際秩序受到威脅或出現實質脫序行為需要回應,制裁常是首選。
早年制裁伴隨的人員傷亡慘況眾所周知。美國總統威爾遜是現代制裁的早期支持者暨設計者,他坦承雖然「戰爭野蠻…抵制是更加恐怖的戰爭工具」。一戰的封鎖造成中歐與鄂圖曼帝國數十萬人餓死。
相形之下,現代美國總統傾向不公開制裁效力。穆德指出,1990年代嘗試對伊拉克進行的經濟封鎖「代價是數十萬條人命,永久破壞了該國社會與經濟結構」。透過避免公開討論這類問題,現代政府始終含蓄地主張制裁的危害比短兵相接小。
有效乎?
第二個問題隨之而來:這種經濟武器在避免兵戎相見上的紀錄如何?穆德表示,在一戰與二戰之間,制裁的效果非常有限,僅有兩個顯著成功的案例,都在1920年代的巴爾幹地區,當時光揚言封鎖就讓南斯拉夫與希臘打消了動武念頭,換句話說,當年這種經濟武器的效力來自威懾而非實際運用。
穆德最驚人的一個論點是,制裁的威脅會鼓勵掠奪土地及奪取資源來追求提前因應封鎖需要的自給自足,反而加劇了兩次大戰間的危機。他認為這種「升級螺旋」替二戰起因的標準歷史提供了必要的修正,大部分起因都忽略了「制裁在形塑1930年代末法西斯及軍國主義勢力高漲所扮演的角色」。
另一個過當特權
制裁義大利失敗的主因,是拒絕加入國際聯盟的美國,也拒絕參與為阻止墨索里尼所發動的石油禁運。這件事在現代引起的共鳴遠超出穆德強調的諷刺含意,即美國從戰前主要的制裁懷疑論者,搖身一變成為現今全球最狂熱的制裁實施者,穆德對制裁如何在一戰中崛起的描述有助理解這種立場逆轉。
當一國開始主導全球貿易,就能取得實施有效制裁的手段,這種能力會養大它們的胃口。自從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全球貿易投資的主要融資及結算貨幣,美國就承襲了制裁的工作,20世紀初英國的「國際主義」也跟著交棒。
回到現在
《經濟武器》一書的讀者多半會先聯想到俄烏戰爭,這場衝突以及大西洋彼岸的反應讓穆德的故事讀來有種既視感,1935年阿比西尼亞危機的制裁失敗也提供了諸多的古今比較。如同現在,當時的經濟強權並未參與制裁,雖然背後的理由截然不同,當時國際聯盟的努力因美國缺席而受阻,現在全世界幾乎都加入聯合國,有義務尊重並執行聯合國授權的制裁,但還是能被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加以否決,包括俄羅斯。
缺少聯合國強制制裁,美國不得不尋求志同道合的夥伴,持續購買俄國能源的中國和印度兩大國顯然不會加入,然而主要障礙並不在於美國為首的制裁體系無法約束其他國家。由於在全球金融領域的主導地位,美國與盟友把俄國一半的外匯存底(約3000億美元)排除在美元交易體系外一點都不費勁,但若這會削弱美元身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強勢地位,長遠來看這種「勝利」可能適得其反。
穆德的故事給人的另一啟示是,制裁鮮少有效,多半對小國才有用,對付大國常收反效果。誠如制裁或許激發了1930年代法西斯軍國主義,今天制裁的迴旋鏢效應則來自許多國家對俄國商品的依賴,主要是碳氫化合物,還有金屬、穀物和肥料。
由於西方對俄國的制裁尚未讓克里姆林宮化干戈為玉帛,拯救烏克蘭的重擔如今落在現代租借法案上。歐美不斷向烏克蘭提供動輒數百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和財政援助,但(實際與揚言的)制裁所中斷的俄國出口引發了制裁國及許多窮國通貨膨脹,這種經濟武器的後遺症是經濟衰退,恐減弱歐美民眾續挺烏克蘭的支持。
穆德對現代制裁的簡短評論,強調了二戰前制裁偏重於國家間戰爭,以及1945年後利用制裁迫使他國改變內政的趨勢對比,許多美國主導(而非聯合國授權)的制裁常隱含推翻被制裁國專制政權的更大目標。
穆德結語認為,「將敵意融入國際關係對改變世界用處不大」。制裁無所不在且不斷擴大,已成美國「打不完戰爭」的特色。這方面他說得沒錯,然而現在運用這種經濟武器或許真會改變世界,因為這會加速打對台權力集團的形成,在經濟和金融上互不往來的前景堪慮,大家的安全與榮景終將大開倒車。
(翻譯:鄭可妮,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Sanctions Trap》,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