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濤
● 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所傑出研究員
肖耿
●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教授
●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過程一直很脆弱,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災難性的俄烏戰爭使得全球發展進一步惡化。戰爭的直接後果只是個開始,之後的多重次生危機將不斷湧現。在一個又一次被大國衝突界定的世界秩序裡,各國將不得不重新考慮其未來發展方式。
曾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全球發展經濟學家主要精力和注意力在經濟增長。大家都認為快速的經濟擴張是實現廣泛繁榮的關鍵。但是,在1980年代,社會包容性和環境問題開始被列入政策議程,並在近年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俄烏戰爭爆發前,甚至在新冠疫情蔓延之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s)就已經在所有這些發展戰線上苦苦掙扎。2020年5月,世界銀行估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內部的不平等,以及它們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差距,已經達到十年前的最低水平。在不斷惡化的貧困、嚴重的自然災害和愈演愈烈的內亂中,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制定者為製定能夠履行國際承諾的氣候政策而苦苦掙扎的場景就不足為奇了。
還有更多的挑戰正在湧現。隨著美國上個月通貨膨脹率達到7.5%,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已經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實施了今年計劃中的6次加息(每次加25個基點)中的第一次。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表示,如果通脹繼續上升,可能需要更大幅度的加息。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來說,這將創造一個艱難的全球政策環境,其特徵是流動性減少、美元走強和資本快速外流到美國。
俄烏戰爭讓情況變得更糟。據經合組織預測,由於俄羅斯的深度衰退,這場衝突將使今年的全球GDP至少下降一個百分點,並導致全球消費者價格上漲約2.5個百分點。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不包括中國)而言,這意味著今年的增長率將不到3.2%,也就是不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平均年增長率的一半。
但增長只是全球形勢的一部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UNCTAD)預測,金融波動將加劇由於食品、燃料和貿易成本上升可能引發的資產拋售、匯率貶值和債務危機的惡性循環。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幾乎沒有什麼選擇來減輕它們面臨的多重風險。由於債務水平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它們缺乏財政空間來支持經濟。此外,與發行儲備貨幣的國家不同,它們不能使用量化寬鬆政策。隨著發達經濟體,特別是歐洲發達經濟體面臨與日俱增的安全風險和國防開支需求,以及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處理債務違約或金融和治理危機方面不能指望太多外部援助。
俄烏戰爭的烈度和持續時間、西方針對戰爭而實施的製裁以及由此產生的全球供應鏈瓶頸仍然無法預測,這使各國的政策反應更加複雜。換句話說,不知道風險會變得多嚴重。
但是,無論戰爭如何展開,各國顯然必須在其發展議程中賦予國家安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正如經合組織指出的那樣,這不僅意味著增加國防開支(儘管這樣做的壓力很大),還意味著能源和食品來源的多樣化,並為全球經濟分化及碎片化做好準備。
近幾十年來,“自由主義全球化”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融入全球經濟成為可能。但是,正如最近哈佛大學的Dani Rodrik所言,俄烏戰爭“為1989 年後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蓋棺定論”,包括其中的極度全球化弊端。
俄羅斯正面臨的經濟和金融制裁將觸發新的擔憂(尤其是其被部分排除在SWIFT國際銀行支付金融系統之外),將加快其它國家開發替代系統和市場結構的努力。經合組織警告稱,這可能削弱美元在金融市場和跨境支付領域的主導地位。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需要改變其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更廣泛地看,這些國家將不得不適應一個專業化、規模經濟以及信息和技術傳播變得更加困難的全球現實。
在這方面,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或許能夠借鑒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最近發布的一份關於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報告,該報告強調了中國在金融、工業發展、國際貿易和數字經濟等領域制定務實、全面和連貫的戰略與政策方面的成功。正如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的那樣,中國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的經歷對其不斷成功至關重要,不僅是在增長方面,而且在提升其發展韌性方面也是如此。
西方的「現實主義者」堅持認為,中國的治理模式不能在其他國家複製。但西方國家自己的發展模式也面臨新挑戰,似乎不太可能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提供維持其建康發展軌道所需的支持。有鑑於此,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必須與時俱進地調整其發展方式。以中國的經驗作為指導與參考,可能更為適用。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陳品潔)
(原標題為《The Ukraine War Is Reshaping Developmen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1】永慶房屋爆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2)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2】永慶房屋示警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