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孤立視角:放任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付出代價的將是中國

裴敏欣(Minxin Pei)    2022年04月20日 07:00:00



 




裴敏欣(Minxin Pei



•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



•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無端入侵使世界加速分裂成為民主和專制兩個集團。而這反過來又暴露了那些意識形態和安全利益存在衝突的國家之間相互經濟依存的內在風險;儘管即將到來的去全球化進程將使每個人的處境都變得更糟,但中國的損失會是最大的。



 



當然,中國早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就已經走上了至少與美國局部脫鉤的道路,同時中國一直在尋求透過減少對美國市場和技術的依賴,以確保這一進程按自身意願推進。為此中國在2020年公佈了其所謂雙循環戰略,旨在促進國內需求和技術自給。



 



但去年中國仍是全球最大出口國,向世界其他地方運送了總值3.3兆美元的貨物,而美國則是其主要出口市場,事實上隨著中國貿易總額創下新高,2021年與美國的總體貿易增長了20%以上。即使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導致有爭議的歐盟-中國投資協議化為泡影,對歐盟貿易額依然增加到了8280億美元



 



該投資協議誕生於這樣一種信念:即歐洲會在美中冷戰中保持戰略中立,以從對華接觸中獲得經濟利益。但如果人權問題足以說服歐洲議會否決該協議,那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這場戰爭得到了中國的低調支持,並將美國和歐盟推到了一起——似乎有可能促使歐盟在經濟上與中國更廣泛地脫鉤。



 



我們不能責怪西方民主國家或其專制對手將安全置於經濟福祉之上的行為,但它們必須準備好承擔因此產生的經濟後果。而中國這種中等收入水平的專制國家要承受的代價則要比美國及其歐洲盟國這類富裕民主國家大得多。



 



首先,中國將因進入西方主要市場管道減少而受到影響,2021年中國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商品出口額——佔其出口總額的38%——達到近1.3兆美元。如果中國進入這三個市場的管道在未來十年內減半(這種情境是可能出現的),那麼該國就需要尋找其他市場來吸收總值大概6000億美元的約20%出口額(根據2021年貿易數據測算)。



 



在這方面中國似乎沒什麼好的選項。該國的雙循環戰略表明,甚至其領導人都不指望其他外部市場能接過美國及其盟友留下的空缺,而中國認為可以靠國內需求抵消這一損失的想法也顯得很牽強。



 



高額債務、快速人口老齡化以及內爆的房地產行業將繼續阻礙中國GDP增長,而嚴重的收入不平等、飛漲的住房成本和不充分的社會保障將限制消費者需求。出口產品工廠的倒閉以及相關工作崗位流失將使這些挑戰進一步加劇。中國很大一部分基礎設施——特別是能源和交通網——將面臨利用率不足的狀況,甚至成為冗餘。



 



除了面臨出口市場萎縮之外,中國還將失去建立知識經濟所需的技術。美國的制裁已經使電信巨頭華為陷入癱瘓,並使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與最先進技術絕緣。如果美國說服歐盟和日本重啟多邊出口管制協調委員會,掐斷朝向中國的技術流動(烏克蘭戰爭使這一前景更有可能),那麼中國必將在美中技術競賽中落敗。



 



對中國來說,去全球化的第三個關鍵成本更難衡量,但很可能是最為高昂的:動態競爭帶來的效率增長流失。當今在中國製造和銷售的產品質量之所以遠高於20年前,主要是因為中國企業必須與西方對手競爭。但如果它們被隔絕在這種壓力之外,也就不會受到以更低成本生產更高品質產品的壓力。這將阻礙創新,傷害消費者。



 



如果經濟脫鉤實際上使中國更安全,所有這些成本或許都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一開始它似乎就是這樣做的,減少了自身面對西方各類對俄經濟和金融武器時的脆弱性。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下降,它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也會下降——共產黨在國內的地位也是如此。



 



70年前,毛澤東用經濟上的自力更生和外交政策上的好鬥政策使中國變成了一個貧窮和被孤立的國家。這段歷史應當是對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個嚴峻警告:如果他放任本國的「無上限」戰略夥伴俄羅斯用入侵烏克蘭來分裂世界,那麼付出最沉重代價的將是中國。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賴昀)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hina Will Be Deglobalization's Big Lose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