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陰謀論視角:新冠病毒是否來自武漢實驗室 在美國就可確認



 




哈里遜(Neil L. Harrison)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薩克斯(Jeffrey D. Sachs)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哥大永續發展中心主任  

●聯合國永續發展小組負責人




 



美國總統拜登要求判明COVID-19起源時,情報體系的結論輕描淡寫卻又令人震驚,1頁的摘要指明無法排除SARS-CoV-2(即造成COVID-19的病毒)來自實驗室的可能。



 



但更令美國與全球震驚的是,情報體系對一件事絕口不提:若病毒確實來自實驗室,幾乎可斷言它是中國研究人員運用美國生物技術和專門知識所創造。



 



要了解COVID-19起源的完整真相,不僅需要對武漢疫情進行通盤獨立的調查,也需調查疫情爆發前的相關美國科學研究、國際推廣與技術授權。



 



我們近來在《國家科學院學報》呼籲進行上述調查,有些人可能認為是「陰謀論」,對此嗤之以鼻,但說穿了,若病毒確實來自實驗室,幾乎能肯定是在正常研究過程中意外出現,可能因無症狀感染而未被發現。



 



當然病毒也可能起源於自然界,畢竟沒人知道,這就是為何調查美國所有資料庫的相關資訊如此重要。



 



錯失良機



 



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美國政府一直把矛頭指向中國,首宗可見的COVID-19病例確實發生在武漢,但疫情的完整面相或許牽扯到美國在冠狀病毒研究,以及與中國等國共享生技所扮演的角色。



 



研究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美國科學家會定期創造並測試危險的新變異株,目的是為了研發藥物和疫苗。這種「功能獲得型」(gain-of-function)研究已有數十年歷史,但因為擔心出錯可能造成大規模傳染,或製造新病毒的技術方法被有心人士掌握,一直以來爭議不斷,讓人不禁要問,SARS-CoV-2具備高傳染力,是否都是拜這些廣泛研究所賜。



 



不幸的是美國當局試圖掩蓋上述問題。疫情初期,幾位病毒學家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說,SARS-CoV-2可能源於實驗室,因為這病毒擁有美國病毒學家多年來用於實驗的不尋常特徵,而這些實驗通常獲NIH支持。



 



我們為什麼知道NIH在哪個時候知道了什麼?因為依「資訊自由法」(FOIA),NIH須公開資訊。我們知道NIH2020年2月1日曾與幾位頂尖病毒學家開會討論病毒的可能起源,電話會議上幾位研究員指出實驗室不但可能操控病毒,機率還不小。當時NIH就該要求展開緊急獨立調查,誰料他們卻予以駁斥,甚至還抹黑這個調查方向。



 



鴕鳥心態



 



2月1日電話會議後數日,曾參與上述會議的幾位病毒學家等人撰寫了《SARS-CoV-2近源》論文初稿,並在3月刊登最終版本。2月1日初步觀察到病毒可能有實驗室的操控跡象,3月的論文卻定調壓倒性證據顯示病毒源於自然界。



 



論文作者宣稱病毒不可能來自實驗室,是因為「基因數據無可辯駁地表明SARS-CoV-2並非源自任何先前用過的病毒骨幹」,然而支持此關鍵主張的唯一註解(註解20)竟是援引2014年一篇論文,意謂作者們所謂「無可辯駁的證據」過時至少5年。



 



由於NIH拒絕針對實驗室外洩這個假設進行獨立調查,包括US Right to Know和The Intercept在內,許多組織依據「資訊自由法」要求NIH等聯邦政府機關提供資料。這些依該法揭露的資訊加上網路搜尋以及「吹哨者」舉報,透露了令人震驚的消息。



 



舉例來說,2018年3月,由生態健康聯盟(EHA)、武漢病毒研究所及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員提交給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DARPA)的撥款申請書,第11頁詳述如何改變蝙蝠冠狀病毒的基因密碼以插入SARS-CoV-2病毒上最不尋常的特徵。



 



DARPA未批准這項撥款,但沒人知道計畫是否暗地進行,所幸另一宗FOIA揭露了這個小組在另一種冠狀病毒上進行了類似的「功能獲得型」實驗,也就是導致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病毒。



 



但在其他案例上,FOIA揭露的資訊卻被大幅刪減,竭力掩蓋最早可追溯至2020年2月的290頁文件,包括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同年4月草擬的《COVID-19研究策略計畫》。如此欲蓋彌彰,嚴重破壞了大眾對科學的信任,只會招致研究人員和獨立調查員更多質疑。



 



案例事實



 



以下是世人確切知道的十件事:



 



一、SARS-CoV-2基因組特點是具備能增強感染力的12個核苷酸序列(基因密碼)。這個由插入所控制的特定氨基酸序列被廣泛討論,被稱為「弗林蛋白酶裂解點」(FCS)



 



二、2003至2004年SARS爆發後,FCS自2006年起便是尖端研究的目標,科學家們早知FCS掌握著病毒傳染力和病理生理學關鍵。



 



三、SARS-CoV-2是類SARS病毒(乙型冠狀病毒)中唯一已知具FCS的病毒,有趣的是,SARS-CoV-2和美國實驗室研究的人體鈉通道,擁有類似的特定形式FCS(由24個核苷酸編碼的8個氨基酸)。



 



四、FCS能強化傳播力和毒性廣為人知,一群美國科學家2018年上書美國政府建議研究FCS插入蝙蝠身上類SARS病毒的效果。這麼做的危險性已討論一段時間,但蝙蝠病毒總被認為風險不高,因此得豁免於NIH功能獲得型指導方針,進而使NIH資助的實驗以安全較不足BSL-2層級進行。



 



五、NIH力挺的這種「功能獲得型」研究,大部分利用美國開發的生物技術進行,執行者是NIH資助的EHA、武漢病毒研究所及北卡羅來納大學三方夥伴單位。



 



六、2018 年,從事此研究的一位美國科學家主張實驗室操控是發掘藥物和疫苗的關鍵,而法規趨嚴恐阻礙這過程。不斷有人呼籲收緊高風險病毒操控法規,包括建立不隸屬NIH的國家級主管機關,這樣明智的呼聲卻持續遭到許多病毒學界人士反對。



 



七、病毒開始傳播的時間很可能比一般認知的2019年12月底要早很多,我們到現在還不知道美國政府何時得知疫情,但有些科學家12月中就知道。



 



八、早在2020年2月1日,NIH就知道病毒可能來自其資助的實驗室研究,但並未向大眾或國會公開這重要的事實。



 



九、中國當局對武漢活禽市場和野生動物進行廣泛採檢,未發現任何野生動物身上有SARS-CoV-2病毒。然而無跡象顯示NIH曾向參與過研究操控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美國機構、學術中心和生技公司索取實驗室紀錄。



 



十、情報體系尚未解釋為何部分情報單位深信病毒很大機會或至少可能來自實驗室。



 



開誠佈公



 



仍有問題懸而未決,我們呼籲美國政府進行跨黨派調查。若不把相關聯邦機構(包括NIH和國防部)與它們支持的實驗室、儲存建檔病毒序列資料的學術機構以及生技公司的紀錄攤在陽光下,SARS-CoV-2起源可能永遠成謎。



 



調查的主要目的是釐清根本問題:美國研究人員是否進行了研究,或幫助中國同行進行研究,將FCS插入類SARS病毒內,導致產生引爆當前疫情的新病原體?



 



COVID-19起源調查不該再由情報體系黑箱主導,過程必須透明,並公開相關資訊供獨立科學家運用。我們心裡有數,疫情初期的相關事件持續遭到掩蓋,尋找明顯存在於美國境內其他證據的努力受到打壓。我們建議廣納相關領域獨立研究員成立小組,授權他們取得所有資料,好向國會和大眾報告。



 



毋庸等待中國等國,只需在美國尋找,就很有機會更了解病毒起源。這種調查早該進行了。



 



(翻譯:鄭可妮,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Did US Biotechnology Help to Create COVID-19?,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