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中國視角:人工智慧領域超車 無隱私限制擁龐大資料

 奈伊( Joseph S. Nye)    2021年12月12日 07:00:00



 




奈伊



• 哈佛大學教授



• 曾任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美國國防部助卿



• 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與巧實力(smart power)論述




 



美中兩國正就技術主導權展開爭奪。美國長期以來一直佔據21世紀經濟發展(生物、奈米和資訊等)核心技術研發的最前沿位置。此外,美國的研究型大學主導了全球高等教育。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年度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排名前20的大學有16所都設在美國;而中國則一所都沒有。



 



但中國正在加大投資研發,而且,已經在關鍵領域與美國展開爭奪,尤其是在人工智慧領域(AI), 目的是到2030年成為全球領導者。有些專家認為,中國很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因為它掌握龐大的資料資源、就資料使用問題缺乏隱私限制以及機器學習方面的進步需要的是訓練有素的工程師而非尖端科學家。鑒於機器學習作為通用技術影響其他諸多領域的重要性,中國在人工智慧方面的進步就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中國的技術進步已不再僅僅基於模仿。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因中國網路竊取並強制轉讓智慧財產權,加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而對其施以懲罰。為堅持互惠原則,美國提出,如果中國出於安全原因可以禁止穀歌和臉書進入其市場,那麼,美國也可以對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巨頭採取類似舉措。但中國仍未停下創新的步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及緊隨其後的大衰退爆發後,中國領導人越來越相信,美國正日漸衰落。中國摒棄了鄧小平韜光養晦、擇機而動的溫和策略,開始採取更為強硬的態度,包括在南中國海修建(和軍事化)人工島礁、對澳洲進行經濟脅迫,以及廢除就香港問題所做的擔保。因此,美國有些人開始談論全面脫鉤。但認為美國能在無需承擔巨額成本的前提下與中國經濟徹底脫鉤完全錯誤,儘管將中國踢出與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供應鏈同樣重要。



 



恰恰是這種深層次的經濟依存關係導致美中關係與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截然不同。美國與蘇聯玩的是一場單向象棋賽,雙方在軍事領域高度相互依存,但在經濟或跨國關係領域卻不是這樣。



 



相反,美中之間的對弈活似一場三維象棋賽,經濟、軍事和跨國層面的實力分佈均截然不同。如果我們看不到經濟或跨國領域的實力關係,更遑論不同領域間的垂直互動,就必定會因此而付出代價。制定優秀的中國戰略必須避開軍事決定論,並將相互依存的所有三個維度都納入其中。



 



必須修改管理經濟關係的規則。早在疫情爆發前,中國的混合國家資本主義就遵循一種重商主義模式,在助長西方民主國家破壞性民粹主義崛起的同時扭曲了世貿組織的運作。



 



今天,美國的盟友對中國間諜活動、強制技術轉讓、戰略商業互動和不對稱協議所帶來的安全和政治風險認識更加深刻。結果必將導致更多技術供應鏈脫鉤,尤其是在牽涉到國家安全的地方。談判新的貿易規則有助於防止脫鉤升級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等國家可以攜起手來,制定新的資訊和通信技術貿易協定,並確保該協定對滿足基本民主標準的國家保持開放。



 



這個世上不存在包治百病的靈藥。在核不擴散、維和、公共衛生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美中兩國均可找到共同的制度基礎。但在其他領域,制定我們專屬的民主標準意義更大。從長遠來看,我們可以對中國敞開大門;但我們也必須接受,這個過程可能會極為漫長。



 



儘管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但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卻能使自由規範在貿易和技術領域獲勝的幾率得以提高。就全球治理形成更強勢的跨大西洋共識非常重要。但只有與日本、南韓和其他亞洲經濟體合作,西方才能制定全球貿易和投資規則及技術標準,從而確保國外企業在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成長。



 



綜合來看,本世紀,民主國家的經濟總量仍將遠超中國;但前提是它們通力合作。上述外交因素將比中國的技術發展問題更加重要。在評估美中實力平衡的未來時,技術固然重要,但聯盟更為重要。



 



最後,美國成功應對中國的技術挑戰將取決於國內改進和國外行動。加大研發支持非常重要。自滿的危險永遠存在,但缺乏自信或因恐懼而採取過度反應同樣是危險的。就像前麻省理工學院院長約翰·多伊奇所說的那樣,如果美國能夠提升其創新潛力,「那麼中國目前的大躍進可能充其量只是朝縮小美國現在所享有的創新領導力差距所邁出的有限幾步。」



 



移民也將在保持美國技術領先地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15年,當我詢問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他為什麼不認為中國會超越美國時,他指出,美國有能力吸納全世界的人才——而這種可能性是被中國的漢民族主義所禁止的。許多矽谷企業的創始人或首席執行官均來自亞洲,這種現狀絕不是偶然的。



 



如果時間夠長、旅行夠多,技術傳播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美國因為對技術洩露的恐懼而拒絕接受如此寶貴的人才進口,那麼它最大的優勢之一就被它放棄了。限制過多的移民政策可能會嚴重限制技術創新——在激烈的戰略競爭政治中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現象。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at Really Matters in the Sino-American Competit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