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戰略視角:美國專注對付中國 伊朗與俄羅斯趁虛而入

裴敏欣(Minxin Pei)    2022年01月05日 07:00:00



 




裴敏欣



● 華裔美國政治學家,專長中國政治經濟、中美關係



●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



● 著有《出賣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的起源與共產黨的潰敗》(China’s Crony Capitalism)




 



在冷戰期間,歐洲是美國的戰略優先。東亞多數時間則是邊緣,即便美國在韓國和越南打了兩場血腥的戰爭,還提供安全保障給日本、南韓與台灣。



 



但是在中美逐漸展開的冷戰下,美國的戰略優先開始改變。今天,美國安全戰略被中國威脅所主導,東亞取代歐洲成為世界地緣鬥爭的主要場域。而美國注意力轉向的安全後果則日益明顯。



 



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對手開始利用美國忙於對付中國的空檔來測試美國的底線。舉例來說,伊朗強硬了自己在核協議談判的立場,該份協議2015年簽訂,2018年由川普退出。伊朗領導人看起來在打賭拜登會非常不願意用軍事手段解決並深陷新一輪中東戰爭當中,美國正忙於為與解放軍的衝突做準備。



 



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也顯然基於這樣的盤算。普京相信他現在有更多空間可以恢復俄羅斯對鄰邦的影響力,因為美國難以從中國的戰略專注中脫身。



 



伊朗與俄羅斯最近的行為清楚顯示美國的戰略兩難。為了提升與中國冷戰中更好結果的可能性,美國必須維持自身的戰略原則,並避免會分散注意力和資源的次要衝突。拜登古怪和拙劣地從阿富汗徹退強調拜登政府在這方面的決心。



 



美國與伊朗和俄羅斯的對峙會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但可以篤定的說,美國遲早在其他地方會鼓勵類似行為。一些區域強權將會忍不住欺壓弱小鄰邦,因為他們認為美國正轉向亞洲,讓在其他地方軍事干預變得更不可能。



 



確實,美國專注在中國對不同區域影響不同,對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區域安全衝擊就比中東來得小。在拉丁美洲與非洲,美國未來幾年的政策將會重視在經濟、科技和與中國的外交競爭上。那些中國沒興趣或沒影響力的將是最大輸家。



 



美國轉而專注東亞最大的安全衝擊會是在中東,該區域的安全需求是最依賴美國的。在所有可能當中,專注中國會極大地限縮美國在該地區做為警察的角色。儘管美國會持續提供武器與援助給最重要的盟友跟夥伴,中東整體將會必須得在沒有美國提供安全下過活。



 



更廣泛而言,如果美國維持對中國的戰略關注,美國將無可避免失去大量的地緣戰略影響力。那些失去美國慷慨解囊的國家將肯定會變得不那麼依賴美國。



 



但是減少美國全球地位也會帶來顯著好處,不僅是對美國也是對全世界而言。戰略準則(Strategic discipline)讓美國更不可能發動不必要的戰爭。後冷戰時代美國獨大的黑暗面就是美國魯莽地使用軍事力量。根據國會研究,冷戰結束後30年,美國每年都在動用海外部隊。特別是美國在阿富汗跟伊拉克揮霍大量的鮮血與財富。



 



其他地方,美國新的地緣政治重點將會迫使其他過去依賴美國的國家學習如何自力更生。舉例來說,一些中東國家彼此開始尋求和平與重建關係,為美國脫離後做準備:以色列與一些海灣國家的關係在近年大幅進展。



 



在歐洲,「戰略自主」可能還是口頭說說,但當美國越來越清楚向歐洲盟友表明他們是第二順位時,歐洲肯定會把口號變成實際行動。



 



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 Madeleine Albright )曾聲稱,美國是世界上的「不可或缺的國家」,這樣的描述在後冷戰期間大多數都正確,但在中美冷戰時代,美國可能事東亞的不可或缺國家,但對於其他區域就不是。當新現實成真,世界其他地方只能接受。這可能導致更多衝突,也可能導致更多和平。



 



(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Security Consequences of America's China Focu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