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權力視角:習近平與普京都操弄歷史 為自己提供合法性

馬毅仁(Ian Buruma)    2022年01月13日 07:00:00



 




馬毅仁



●《紐約書評》前編輯



● 著有《東京情史:回憶錄》




 



上個月,一名上海的新聞學院教師宋庚一因為只是把工作做好遭到解職。她鼓勵學生去核實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數據,當時日本帝國軍隊在這個中國前朝首都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與性侵。另外一名老師李田田因為抗議解職令而被送到精神醫院。



 



核實事實是每個記者都該做的事情。但因為中日戰爭時期在南京的暴行已經變成中國民族主義和中國共產黨政治宣傳的基石,任何嚴謹的檢視都會被視為對中國政府的批評。



 



也許這需要一些解釋。直到毛澤東1976年過世以前,中國官方很少對南京大屠殺有所關注。毛時代的歷史反而是共產主義戰勝法西斯和資本主義壓迫者偉大的史詩。南京在中日戰爭期間都是首都,因此大屠殺是關乎國家失敗,不是共產黨勝利。



 



但是毛澤東死後,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失去了吸引力,甚至對於共產黨員都是如此。新的共產黨教條是一種建立在集體受辱記憶的民族主義,例如南京大屠殺,只有共產黨持續執政才能擺脫汙點。



 



就在宋庚一被開除的同一時間,莫斯科下令關閉俄羅斯「記憶國際」(Memorial International)以及底下的組織:記憶人權中心。「記憶國際」創立於1989年,為的是調查蘇聯史達林時期的罪刑並紀念受害者,就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想要控制歷史敘事。這意味著抹除史達林主義的可怕,強調俄羅斯人民在二戰對抗法西斯主義的英勇勝利。



 



歷史當然總是政治性的。至少從西元前140年出生的偉大歷史學家司馬遷以來,中國官員都要求歷史學家賦予政權合法性。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歷史學家,古羅馬也一樣。



 



在現代,民主民選領袖就沒有宮廷歷史學家(儘管甘迺迪時代的Arthur M. Schlesinger, Jr.扮演類似角色)。但西方民主國家的歷史也可以很政治化。想想奴隸歷史在美國歷史扮演的角色。儘管左派把美國史看成是白人至上的歷史,一些右翼政治人物想要把提出這些議題的書從學校禁止。



 



重要的是,習近平時代的官方歷史與西方強烈傾向定義受害的共同身分相似。如果毛澤東中國的官方敘事是英雄主義,習近平底下的歷史就是中國在共產黨1949年革命成功前不斷衰落的故事。1934-35年的英雄般的長征,當毛澤東的紅軍擊敗蔣介石的國民黨,都沒有比中國人在南京或19世紀鴉片戰爭的受苦重要。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推動的敘事圍繞在英雄般自由戰士和陽剛的集體農場(kibbutzniks),歐洲的大屠殺很羞恥最好能忘記。1960年代納粹種族滅絕主要後勤策劃人Adolf Eichmann在耶路撒冷審判後,情況開始轉變。新的敘事是大屠殺的共同記憶應該讓以色列團結面對敵人,特別是巴勒斯坦人。



 



普京依舊偏好俄羅斯歷史的英雄主義版本。勝利而不是受害,特別是俄羅斯人需要記得,沒有在自己的統治者底下受苦。



 



勝利主義式歷史有許多危險性。國家優越感矇蔽人們自己的錯誤,也讓人們不經意地用相同的方式對待他們。這也會造成特權的自然感,有點像是英國人在他們帝國權力頂峰時的感覺,或是美國人近來的狀態。



 



但是受害者官方歷史一樣危險。這催生一種信念,認為過去的錯誤必須復仇,或是永遠不能忘記舊敵人。



 



如果勝利心態會導致自大,羞辱的傷口滋養集體憤怒。這些傷口可以年久到他們的原因早就被忘記,受害情感變得神秘。但復仇的情感容易被挑起。舉例來說,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在1990年代把委屈追朔到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當塞爾維亞軍隊對抗鄂圖曼帝國時期。



 



當敵對情緒被激起,歷史準確性就變得無關宏旨。在波士尼亞戰爭期間,波士尼亞的塞爾維亞軍隊洗劫Prijedor 和 Srebrenica,並稱他們的穆斯林受害者「突厥人」,好像他們是在對抗14世紀末的鄂圖曼軍隊。



 



事實上,官方敘事的英雄主義和受害情緒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的差別。歷史作為政治宣傳在中國或俄羅斯,以及以色列都是為了提供當權者合法性。只有共產黨的力量可以保證中國人民不會再被外過人羞辱,只有普京可以保護俄羅斯人免受威脅,就像史達林對抗希特勒入侵。而只有以色列政府只是如何殘忍地避免另外一場大屠殺。



 



歷史作為政治宣傳的問題不是在於讓人民感到好還是壞,而是創造永久的敵人,因此也創造永久的戰爭風險。



 



(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istory by Decre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