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大撤退視角:神學士的崛起 不能歸咎於拜登

馬毅仁(Ian Buruma)    2021年09月09日 07:00:00



 




馬毅仁



●《紐約書評》前編輯



● 著有《東京情史:回憶錄》




 




編按:拜登撤軍是不得不然,美國根本一開始不應該出現在阿富汗。




 



1947 年 2 月 20 日,英國社會黨首相艾德禮(Clement Attlee)通知議會,印度最遲將在 1948 年 6 月獨立。 艾德禮迫不及待地想要英國撤出印度。長期以來,印度領導人,不論是穆斯林還是印度教徒,要求獨立已久。但此時印度暴力騷亂頻仍。 穆斯林領導人害怕印度教徒的統治。 由於擔心內戰可能使英國陷入無法控制的局面,艾德禮決定更早結束英國統治。



 



印度獨立始於 1947 年 8 月 14 日。巴基斯坦脫離印度。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可怕暴力奪去了 50 萬人的生命。 還有更多的人失去了家園。 分裂的傷口至今沒有癒合。



 



艾德禮因過早離開並使前殖民地陷入混亂而受到廣泛指責。 要是能組建一支更好的員警部隊就好了。 要是軍隊能維持秩序就好了。 要是英國人能在國家穩定後離開就好了。



 



美國總統拜登現在發現自己處於同樣的境地。美軍在血腥的混亂中離開了阿富汗。拜登撤軍決定的批評者說美國應該停留更長時間。在美國著名的強硬軍事政策鼓吹者卡根(Robert Kagan)看來,美國應該承諾至少停留 20 年,而不是含糊應付。畢竟,美國的軍事已是最小限度,而且完全承擔得起。但在那種情況下,為什麼只停留 20 年?為什麼不是40年?為什麼不是永遠?



 



問題是艾德禮或拜登能否在穩定的情況下離開印度或阿富汗。至少艾德禮知道印度,甚至巴基斯坦,將由負責任的、基本溫和的人們統治。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和真納( Mohammed Ali Jinnah)與神學士完全不同。兩人都被廣泛認為是合法的領導人——饒是如此,仍然有內戰發生。拜登甚至沒有機會將阿富汗交到有能力的人手中。



 



很容易將艾德禮和拜登的決定所帶來的暴力歸咎於他們。也許他們犯了錯誤。事後看來,或許可以看出他們可以做些什麼減輕一些傷害的。但兩位領導人都陷入了同樣的殖民陷阱,這個陷阱也讓許多其他帝國勢力陷入困境。一旦讓當地精英依賴外國佔領者的實力和金錢,就幾乎不可能在不造成混亂的情況下離開。外國勢力停留的時間越長,混亂往往就越嚴重。



 



保守黨首相麥克米倫在 1960 年感受到「變革之風」吹過殖民地非洲,成功撤回了英國統治。非常保守的美國記者小巴克利 (William F. Buckley Jr.) 曾經問麥克米倫,非洲人是否準備了好統治自己。麥克米倫認為沒有。但他補充說,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應該自由嘗試的原因。這是他們的國家。他們必須學會如何通過治理來治理。對於英國人來說,堅持並把最優秀、最聰明的反殖民活動家投入監獄只會讓這一目標變得更難。



 



帝國很少是通過刻意規劃建立起來的。大多數歐洲帝國都是從貿易站開始。本地統治者被扶持、賄賂和設置對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都被一家英國貿易公司統治。殖民政府隨後接管,以保護母國的商業利益。帝國統治的合理性通常通過基督教傳教士的熱情來證明,或者,在殖民時代晚期,大約 19 世紀末的時候,由教育本土精英模仿西方的高明的理想來證明。



 



美國對殖民的態度更是心不在焉。畢竟,美國人應該反對帝國主義。他們提出的在越南反對共產主義、在伊拉克或阿富汗反對獨裁的理由是通過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和民主政府啟蒙愚昧的民眾,但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無論外國干預的理由是什麼,結果都是一樣的。當地精英,例如統治喀布爾和其他城市的阿富汗人,可能會做得很好。但是依賴性——不僅是依賴另一個國家,還包括依賴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善意機構做政府應該做的事情——助長了腐敗。資金太容易流入很深的口袋。而外國軍事力量和政治導師的存在——他們可能對他們佔領的國家的情況知之甚少——使得本地人更難以統治自己。



 



自有資金充足的殖民精英在同胞眼中沒有合法性可言。反叛者和革命者的合法性可能更多,但只知道如何以武力統治。帝國勢力被困在那裡。離開幾乎總是不好的。而留下來更糟糕。



 



艾德禮和拜登明白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想退出。拜登被指責天真,被視為一個不知道自己放出了什麼東西的倒楣的老人。這是不可能的。我認為他認定現在必須立即離開,正是因為他知道這將是一團糟;與其進一步陷入殖民陷阱,不如一棄了之。



 



這可能看起來很冷酷。但是,不能將神學士的崛起或一個經歷了太多戰爭和入侵的國家的脆弱狀態歸咎於拜登。美國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那裡,但這是大國似乎從未吸取過的教訓。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Colonial Trap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