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終點視角:中國具備知識 但面臨經濟模式崩潰

 





 




蘇拉曼尼



 



印度政府前首席經濟顧問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訪問講師




 



 




費爾曼



 



●JH諮詢公司董事




 



突然間,我們來到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微妙階段。新興市場經歷了令人矚目的30年成長,迅速超越已開發經濟體之後,現在正在失去活力。此外,重燃活力需要新的經濟策略。但這一模式要去哪裡去找,誰又是優異的領導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最新經濟預測令人警覺,他們指出中國、印度、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將陷入長期經濟減速。當然,關於「成長終點」的警告可能像過去新興市場崛起不可阻擋的說法一樣,有些過於誇張。但發展中國家的決策者真的憂心忡忡,正在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復甦日漸衰敗的活力。



 



在過去,政府有一個現成的理論方案:所謂的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這個詞彙由彼得森國際經濟學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提出,鼓吹一套總體策略,包括巨觀經濟穩定、私有化、去監管化和全球化。



 



有人質疑這套策略是否管用、有多有效。但事實上,發展中國家決策者認為有一種模式十分有用。該模式由西方學界和政策機構所創造,而華盛頓共識的巔峰與發展中國家的強勁表現正好同時發生。



 



目前有兩種可能取代華盛頓共識的思潮,也都來自西方。第一種是對新自由主義方針的反動,其動機是多種破壞性長期趨勢:成長萎靡、不確定性加劇、中產階級日益困頓,以及社會流動性崩壞。



 



新興的後自由主義共識質疑市場至上論。它支持國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包括達成更好的市場結果(比如提高最低工資和更嚴格執行反壟斷政策)和糾正不平等結果(透過主動重分配政策)。這方針還要求採取更具前瞻性的短期財政和貨幣政策。



 



第二股思潮與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和杜芙若(Esther Duflo)有關。他們指出,經濟成長其實不受政策變化影響,至少不受我們能提出強力證據的方式影響。因此,他們提出了「小型化」策略:專注於顯然有效並能產生局部效益的措施,比如分發免費瘧疾蚊帳和為兒童除蟲。



 



但沒有明顯的證據表示這兩種方法對發展中國家有很大幫助。後自由主義共識幾乎完全反映了已開發經濟體的擔憂:長期停滯和非傳統貨幣政策不是窮國政府的首要問題。此外,新興市場仍在成長,並沒有停滯。即便是已成眾矢之的的不平等性,在發展中經濟體中的形式也有很大差異,需要完全不同的方案。



 



也許後自由主義方針最大的缺陷是其所帶來的二分法——或者說是先入為主——即國家與市場。發展中國家的現實是國家和市場都很弱——這正是並非已開發國家的定義。因此,注重提高國家角色的政策安排可能完全不切實際。



 



此外,在可能日益遇到問題的後自由主義共識中,氣候變遷是新的關鍵問題。一方面,壓倒性的證據表明全球正在暖化,急需採取行動。另一方面,旨在促進迅速去碳的政策讓發展中國家深感擔憂,因為這些措施極有可能與這些國家被剝奪能源的人民需求互相衝突。



 



同樣地,許多發展中國家決策者根本沒有窄化政策安排的餘裕,因此不可能認真對待任何要求注重「小而確切」的建議。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竭盡全力達成高速成長,因為高速成長是一切成功發展轉型的前提。此外,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經驗顯示,這目標並不荒誕,確實可以透過合理的政策改革提高成長。



 



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有一句名言:「不願我的房子四面八方都被高牆圍住,所有窗戶都被封死。我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都能像風一般在我屋內自由流通。然而,我也不想要自己被吹起來。」今日的發展中國家是否有能力不被吹起來?決策者是否有知識和認知能力吸收和評估經濟發展的新思想,選擇合適者運用於自身狀況,而拒絕不合適者?他們是否擁有自己的新思路應對發展挑戰?



 



以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為例。中國具備知識,但面臨經濟模式崩潰。中國決策者現在需要找到別的辦法,既能鼓勵成長,又能確保中共掌握全境。與此同時,他們還要防止龐大的債務積壓引發危機。我們都不知道他們是否能做到。



 



同時,印度最近的經濟向內轉方針似乎反映了閉關鎖國,整體傾向阻止外國之風自由吹拂。其知識本土主義似乎多半是利用技術專業能力達到政治目標,而不是因為技術專業有價值。



 



顯而易見的是,新興市場新成長和發展挑戰的應對辦法必須是由內而生的,而非來自西方機構。國家決策者建構和維持甘地所信奉的開放、自信的知識能力也許便是下一個發展挑戰。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Next Big Development Challeng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