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武漢肺炎視角:中國用大數據及AI統治 疫情判斷卻很落後

蕭強(Xiao Qiang)    2020年02月13日 07:00:00



 



 




蕭強(Xiao Qiang)



 



● 《中國數字時代》網站創辦人




 



 



挪威政治學家林根(Stein Ringen)將當代中國描述為一個「控制心態強(controlocracy)」的國家,他認為中國的政府體系已經轉變,比之前更為強硬、更注重意識形態。



 



對於當前席捲中國與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種新體系可能負主要責任。



 



在過去的8年中,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改革,並實施簡政放權,使得中國各個領域有條不紊的全速發展,但言論自由程度仍有待提高。



 



在監督措施下,部分「不良」網站遭關閉,一些「不實」言論也被刪除;網路言論與媒體報導也普遍沒有獲得較高的關注,同樣重要的是,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全面發展也對新技術發展方向發揮了一定的影響。



 



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AI),也成為政府進行宣傳工作的重要輔助力量。



 



2019年12月1日,首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早在當月中旬,病毒能在人與人間傳播的消息已存在。直至2020年1月20日,相關防疫部門才在國家電視臺正式承認疫情。



 



這7周內,部分在第一線奮戰人士與「吹哨者」也再度此進行持續關注,與此同時,就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的真實數量,湖北政府的資料也令人憂心。



 



直到1月中旬,在地方官員與中央政府會面後,才逐漸使感染人數有了更具官方認證的意義,結果是:仍然慢半拍的回報機制、肆虐疫情相互作用,使得(武漢)這座擁有1400萬人口的城市失去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時機。



 



1月23日,當中國政府宣佈對武漢居民進行(封城)隔離時,約500萬人早已離開這座城市,使得疫情進一步加劇擴散。



 



當疫情真實規模最終被揭露時,中國的公眾輿論反映出可以預見的情緒:混雜著失望、焦慮與不安,中國網民們在網路傾訴著失望與悲傷,沒過多久,相關部門便接手工作,資訊公佈也開始以官方管道為主,部分媒體的報導受到限制。



 



2月3日,中國官方開始試著引導公眾輿論,加強資訊疏導,同時打擊「謠言」。



 



實際上,這意味著尖端的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正與中國輿論緊密結合,透過智慧手段,政府控制了局面,對於一些非官方的言論進行審查,將「不實資訊」降至最低。



 



4天後,1名醫生同時也是此次武漢肺炎疫情「吹哨者」之一的李文亮因病去世,在中國境內引起不少關注,許多民眾都為其勇於奮鬥的精神而深表敬意,此外,在社交媒體上,許多網民也自發性地對李文亮表示悼念,中國諸多媒體也難得的進行了報導,並對李文亮奉獻的精神給予肯定。



 



全新的科技發展為人類生活帶來進步,但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作用。



 



然而,最可能的情況是,這次武漢肺炎疫情本身將使公眾對疾病的防患意識以及知情權有所加強,並促使政府對人口流動做出監測。



 



目前,中國政府正在進一步控制疫情的擴散,並對民眾進行有效地疏導。然而,當前的舉措看來似乎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此外,中國政府也致力於保證人民的根本權益,並希望能夠盡可能提升資訊的透明度。



 



截至2月9日,武漢肺炎疫情已造成中國境內逾900人死亡,超過25個國家的4萬人感染。



 



目前,儘管在數位技術及經濟、軍事實力表現超凡,但中國對於疫情的走勢判斷仍處於不明朗的階段,當前仍有許多患者與醫護人員深陷其中,中國政府與全球仍需持續擴大救援的努力。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ow Xi Jinping’s “Controlocracy” Lost Control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