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克文
● 澳洲前總理
● 紐約亞洲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羅森
● Rhodium Group創辦人之一
早在2013年,中國政府就制定了一項經濟改革議程,希望解決負債問題和大型國有企業帶來的問題。但近年來,中國沒有堅持這一舉措,而是規避完全市場化的風險,回到由國家控制經濟的模式,以求穩步發展。
自2017年以來,為了追蹤中國的經濟政策,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和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聯合啟動了「中國儀表板」(China Dashboard)專案。
我們對中國經濟10個關鍵領域的客觀資料進行了分析,發現過去3年,中國的改革幾無進展。
中國政府未能加快開放經濟,損害了它的信譽,而且讓它日益低下的國際聲譽雪上加霜,新冠疫情爆發前,中國的經濟已因缺乏改革而表現不佳,長期過度依賴債務,而且國內私營企業也日漸灰心。
目前,中國正處於十字路口。
據報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舊稱武漢肺炎)的疫情,使得中國經濟在2020年前3個月暴跌6.8%,這也是有記錄以來,中國經濟的首次當季收縮,25年來,中國首次無法公佈預測的經濟成長目標。
此外,中國的債務問題比2013年更嚴重了。
政府不可能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那般採取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大量債務加劇了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包括房地產市場泡沫膨脹的銀行業。
過去10年間,中國銀行業的貸款組合成長了4倍,如今債務纏身。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中國已將深入改革重新列入了議程,4月9日,中國提出了改善「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的計畫,5月18日,中國又將「就業優先」政策提升至與傳統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
新的改革議程強調競爭的重要性、支持私營企業發展、保護智慧財產權和商業機密,中國政府還發表聲明,表明強化市場定價機制、規範產權和限制政府過度干預市場的立場。
這都很好,但問題是:這次世界能相信中國嗎?
中國政府也還沒有解釋,為什麼沒有執行2013年的改革計畫,新的改革目前只停留在框架層面。
與此同時,外國公司對中國最初控制新冠疫情方面的失誤感到震驚,它們對中美間日益緊張的局勢越來越警覺,並將投資分散在中國以外國家。同時,中國的私營企業也在抑制資本支出。
如果這種轉變持續下去,中國從危機復甦的進度就將受阻。
此外,中國最近決定對香港實施新的安全法,進一步加劇了面臨的經濟挑戰,顯然,習近平政府願意接受高昂的經濟成本、承受其他國家的怒火,追求一個更加順從的香港。
但如果香港再次陷入衝突局勢,中國在新法律下採取壓制,那麼國際公司會傾向於離開,中國經濟的前景進一步蒙上陰影。
接下來的幾個月將至關重要。
如果中國想要證明改革意圖,可以將部分國有企業私有化或拆分,取消現存的合資要求,同時放寬外國股本限制,開放更多行業接受外國直接投資,歐盟已在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在全面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做出上述改變。
中國是否準備承擔真正改革的風險?答案將在2020年下半年揭曉。
然而,即使中國轉向市場化經濟,如何才能改變國際經濟夥伴中已經出現的「承諾疲乏(promise fatigue)」現象還未可知,許多市場經濟體的官員堅持要求中國採取更多行動,適應國際市場規範,而非期待其它國家適應中國的經濟體系。
中國國內重大的經濟改革將是平衡全球競爭環境、防止國際公司撤出中國的關鍵。
新冠疫情是中國數十年來面臨的最大經濟考驗,中國仍有一線希望。
這場危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契機:可以透過市場化調整,使經濟實現長期持續成長,中國能否把握這個機會?中國是否會繼續、甚至大力執行2013年後採取的失敗做法?
(原標題為《China’s Economic Crossroad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