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碳排放視角:中國這樣經濟體 2060年實現碳中性相當不易

圖比亞納(Laurence Tubiana)    2020年11月26日 07:00:00



 



 




圖比亞納



●法國前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大使



●巴黎政治大學教授




 



 



在今年聯合國大會召開的短短一周裡,世界最大單一市場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代表各自將氣候牌攤在了桌面。無需有國家情報經驗就能看出結果:歐盟和中國都承諾要實現淨零二氧化碳排放,從而為更深層次的合作奠定了共同基礎。



 



誠然,這些承諾需要切實政策支援。但言辭也有其力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都不是善於誇大其詞或是不經深思熟路便做出莊嚴宣告的人。如果他們設立了切實的目標,這意味著他們已經有了如何實現目標的打算。



 



此外,歐盟27個成員國要在配合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承諾的更加宏大的2030年目標上達成一致並不容易。歐洲領導人十分清楚,眾多既得利益會反對新目標。中國領導層宣佈將在2030年前達到排放峰值,在2060年實現碳中性也相當不容易。讓大如中國這樣的經濟體實現轉向絕不是小菜一碟。但中歐兩方都認識到,氣候變化的現實決定了經濟必須轉型,誰先實現轉型,就將在未來幾十年贏得重大競爭優勢。



 



讓改變經濟的速度趕上減排需要,從而兌現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這是此前從未有人完成的事情,這需要強大的分散式領導力(distributed leadership),而這種領導力正在浮現。國家、地區、城市和大企業和金融機構都開始制定各自的淨零目標。巴黎協定簽署五年後,這些承諾表明,臨界分量正在聚集。中國和歐洲領導人認識到,這正是帶著切實詳盡的行動計畫奮勇前行的時刻。



 



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計畫。一些計畫是關於技術變遷的,還有很多轉型需要公民參與,更加強調恢復大自然,或採用系統性方法。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相互借鑒經驗。



 



中國需要制定帶具體里程碑的長期戰略以實現其2060年目標。對於確保短期決策——從下一個五年規劃到巴黎氣候協定的國家自主貢獻——與中國長期發展軌跡相一致,有這樣一個計畫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很容易陷入無用的迴圈。



對中國來說,關鍵基準包括在2025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制定更加宏大的碳排放強度(降低70-75%)非化石燃料目標,以及制定地方碳消耗降低目標。中國是否可以停止建設和為新燃煤發電設施提供融資——無論是在國內還是通過一帶一路計畫——將是關鍵性的考驗。



 



幸運的是,煤炭除了對氣候具有破壞性影響,在經濟上也不再可行。光是在2019年,煤電產量在歐盟下降了24%,在美國下降了16%,較2007年水準減少了一半。中國煤產能巨大,有近60%處於虧損狀態,因此很有理由擴大其在全球太陽能電和風電領導力,並利用其國際地位促進海外可再生能源發展。



 



和中國一樣,歐盟也需要向世界展示它如何實現長期目標。歐盟委員會認為,到2030年必須(至少)減排55%,才有可能實現氣候中性目標。現在,歐盟必須贏得所有27個成員國的支持。歐盟議會已提出了60%的目標。越早達成一致,歐盟實現大幅進步的機會就越大。



 



中國和歐盟目標一樣,有充足的機會加深合作。在從COVID-19危機中恢復、提高可持續金融的作用、管理債務見面、確保碳密集型和其他首當其衝部門工人的獲得公平轉型等方面,雙方面臨類似的挑戰。合作不必局限於國家層面,城市、地區、省和行業層面的合作也表現出巨大的前景。



 



如果中國和歐盟真的完成下一個重大基準,將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全球影響。“世界工廠”中國是2018年最大的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通過制定更加清晰的標準並聚焦於實現淨零目標的全社會影響,中國可以大大影響包括巴西、澳大利亞和印尼在內的供應鏈,以及從非洲到中東的整片區域。簡言之,世界各國政府都必須從綠色角度重新評估長期經濟計畫。



 



中國在與歐盟對話之後發出的宣言還提醒我們外交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即使美國在過去四年中都在破壞多邊機構,但國際合作仍然是可能的,並且繼續為參與其中的國家帶來巨大收益。



 



不論美國以多快的速度回歸國際社會,全球軌跡是明確的。淨零是目標,所有領導人如能根據這一目標行動,將大獲裨益。



 



(本文由PS官方提供翻譯,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Europe and China Take the Climate Rein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