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俄羅斯視角:納瓦尼判3年徒刑 道德地位與沙卡洛夫齊觀

科列斯尼可夫(Andrei Kolesnikov)    2021年02月20日 07:00:00



 




科列斯尼可夫



● 卡內基莫斯科中心資深研究員




 



自俄羅斯爆發抗議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尼(Alexei Navalny)入獄以來,俄安全部隊顯然受到了全權委託(carte blanche)逮捕示威者——並且已經抓捕了數千人。如果俄羅斯人鳴笛支持抗議者,個人就承擔被逮捕的風險。官方對抗議的反應超過了克里姆林宮以往的鎮壓。這是一場戰爭。



 



納瓦尼長期以來一直是總統普京的主要反對者。但他遭到逮捕——他剛剛從德國返回莫斯科,而他前往德國是為了從(想必是)克里姆林宮下令的囚禁中恢復,他在德國待了幾個月——讓他(以及他的戰友們,其中許多人也遭到逮捕)又成為了道德權威。



 



如今,他被判處近三年的徒刑——可能延長,如果當局提起更多犯罪指控的話——其道德地位已經可與已故的蘇聯異見者,如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等等量齊觀。幾周前從未想過可能因為道義而遭到逮捕的俄羅斯人現在正在湧向街頭。而仍在家中的許多人也充滿同情地跟蹤關於抗議和納瓦尼困境的新聞。



 



當然,普京政權此前也曾面臨抗議。2011年,俄羅斯人湧上街頭抗議立法選舉的結果,示威持續到整個2012年上半年。但當時克里姆林宮的反應大不相同。一些抗議者確實面臨了刑事指控,但示威並未受到如此野蠻的鎮壓。2011年年底,甚至有傳聞說普京準備與公民社會開展真正對話,讓人感到他可能已經絕望——甚至他的政權即將崩潰。



 



崩潰並未發生。而這一回,克里姆林宮沒有表現出任何與示威者談判的信號。衛兵環繞克里姆林宮和聯邦安全局,員警和國民衛隊(Rosgvardiya )抓捕了大量抗議者,以至於拘留所擁擠不堪。



 



但是,對於哪些想讓普京下臺的人來說,這一結果或許比十年前更令人憧憬,因為它表明總統處於被動。克里姆林宮已成困獸之勢。歷史上,普京從未回應過腐敗指控,現在甚至要站出來否認擁有納瓦尼在最近的病毒視頻中呈現的黑海行宮。



 



這一變化反映了七年前吞併克里米亞以來俄羅斯的發展形勢。因為吞併克里米亞而遭到的西方制裁逐漸破壞了俄羅斯經濟。而由於國家干預經濟對於專制政權是必要的——而這一方針無可避免會帶來價格控管——政治破壞也接踵而至。歡迎來到末期的蘇聯。



 



在當今俄羅斯,經濟政策變得日益原始:從納稅人手中收取資金,用於普京及其裙帶想要的一切,如執法體系和官僚體系(恩庇的主要來源)。這意味著強大的安全部門和防暴員警在街上追捕年輕人,用警棍毆打。這意味著法官的判決唯克里姆林宮馬首是瞻。這意味著人數高達數百萬人的臃腫的官僚機器無腦地重複克里姆林宮的旨意(比如納瓦尼遭投毒乃西方所為)。



 



顯然,經濟的運行並不那麼重要。自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以來,私人和外國投資者就失去了興趣。經濟增長難以為繼,真實收入自2014年以來下降了10.6%。俄羅斯政府報告2020年GDP下降了3.1%,但這是盧布計價數字,而盧比每天都在貶值。若用美元衡量,2020年俄羅斯GDP比2019年低了10%。



 



經濟學家說盧布因為「政治因素」而被低估了。但這些因素都是克里姆林宮自己炮製出來的。普京不僅斷然拒絕民主化和經濟自由化,還試圖阻止現代化,這導致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



 



而蕭條的不僅僅是經濟。俄羅斯司法體系也不再可信。大學正在喪失知識活力,教職工自縛手腳,學生活動家遭到開除。甚至國家官僚也在惡化。如果外交部無法與西方展開建設性談判,還能稱之為外交部嗎?它的唯一目標就是輸出原始和史達林式宣傳?



 



這一制度潰敗反映出普京政權已經徹底不合於時代——不管是道德上,政治上還是技術上。人心惶惶的NKVD(蘇聯秘密員警)頭子雅戈達(Genrikh Yagoda)的畫像高懸於警局(也在納瓦尼的一次庭審中出現過)。貝利亞(Lavrenti Beria,二十世紀俄羅斯歷史上僅次於史達林的恐怖人物)的塑像計畫在俄羅斯原子能機構國家原子能公司展廳中矗立。



 



儘管國家沉溺於過去,但俄羅斯社會正在現代化。當今俄羅斯的真正衝突便在於此:過時和現代爭奪普通俄羅斯人的心神。這場戰爭沒有妥協。反對活動正在受到刑事犯罪的待遇。非營利組織和獨立媒體被貼上外國機構的標籤。



 



當局認為,把納瓦尼送進監獄,就能抹殺他的影響力。但適得其反,這提高了他的受歡迎程度,此前不那麼喜歡他的人也開始支持他。納瓦尼已成為很多人的道德權威,給他自身和抗議吸引了大量興趣。與此同時,他暴露出當局的殘暴。但他的不支持率也在提高,因為忠於普京的人把他視為穩定的真正威脅。



 



但是,同一份調查表明,納瓦尼在年輕人中間的支持率最高,特別是18到24歲人群。換句話說,普京正在未來世代之戰中輸給納瓦尼。



 



抗議讓俄羅斯政治變成了二元選擇:要麼站邊納瓦尼,要麼支持普京。而這是一場普京不再自信能夠贏下的競爭。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Putin Is Losing the Battle for Russia’s Futur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