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仁
●《紐約書評》前編輯
● 著有《東京情史:回憶錄》
一個月前,在緬甸最大城市仰光,大批反對軍事政變的民眾聚集在美國大使館外,呼籲拜登總統讓軍方歸營,並釋放受逮捕拘留的翁山蘇姬。2020國會大選時翁山蘇姬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獲勝,導致軍方因擔憂喪失特權而發動政變。
但向美國領事館抗議有效嗎?除了對軍事政變表示譴責,美國總統能發揮什麼實質效果?川普四年來一直堅守「美國優先」的孤立主義。即便如此,抗議民眾希望美方介入,也顯示美國作為全球自由民主衛士的形象仍然存在於世人心中。
去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抗議中國打擊香港政治自主的示威者甚至將川普視為盟友。示威者看中川普對中國抱有異常的敵意,所以奮力揮舞美國國旗,期望美國援助香港抵抗中國共產黨的威權統治。
自很久以前,美國便自己攬上向世界傳播自由的使命,還因此打了很多愚蠢的戰爭,但這份美國民主理想主義仍鼓舞了許多人。如前總統約翰甘迺迪所言,美國早已自視為「背上世界級的重擔,保衛並提倡普世理想」的國家。
但1956年匈牙利人對抗蘇聯時,發現豪言壯語多是空談。由美國煽動的匈牙利革命僅持續了17天就遭蘇聯鎮壓。美國雖慫恿了匈牙利起義,卻並未提供任何援助。
雖然歷史不盡光彩,但有時美國的確會幫助其他國家爭取自由,不只是在西歐抵擋希特勒的暴政。1980年代的菲律賓與南韓頻頻發生大規模示威以反抗專制政權,不亞於近兩年的香港、泰國和緬甸。中國也出現大型抗議行動。1989年,天安門廣場豎立起一座十公尺高的雕像「民主女神」,其原型即是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後果血腥慘烈,但亞洲其他國家有正面發展。民主勢力在菲律賓推翻馬可仕政權,也中止南韓的軍事獨裁統治,過程中美國的支持是重要的助力。台灣也借美國援助,從威權統治蛻變成民主社會。
但菲律賓、南韓和台灣的成功經歷不太可能套用到泰國、香港和緬甸上,主因是冷戰期間,菲、韓、台三國是左派人士所說的「扈從國家」。三國的獨裁者皆是「我方獨裁者」,為反共盟友,並受美國庇護。
只要美國仍視共產主義為全球危機,憑藉美國經濟與軍事扶持的菲、韓、台政權就能繼續打壓人民。然而一旦中國改革開放、蘇聯勢力衰退,這些政權便陡然失去倚仗。迫於壓力,馬可仕在美國電視上承諾舉行公平公開的總統大選。因選舉舞弊且不承認敗選而引發大規模抗議時,美國某議員命他「斷個乾乾淨淨。」馬可仕遂認命地乘直升機流亡夏威夷。
同樣地,當時南韓廣受中產階級支持的學生族群走上街頭,對軍政府以及背後的美方勢力憤慨不已,使美國終於選擇支持民主。因軍政府十分依賴美軍保護,故在美國督促下台時不得不從。
然而,美國在泰國與緬甸沒有同樣的影響力。拜登確實可以發聲譴責或者以制裁威脅,但有中國願意介入做為緬甸後盾,軍政府無須忌憚。(但目前軍政府對中國仍採保留態度。)
親近中國也給泰國政府帶來許多益處,且泰國一直都善於讓大國勢力互相競爭,坐收漁翁之利。此外,由於香港名義上是中國的一部份,無論港民多賣力揮舞美國國旗,外部勢力也很難維護他們的自由。
冷戰期間,歐洲與亞洲十分依賴美國,導致美國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現今新冷戰正在爆發邊緣,對象由蘇聯變成中國。然而,美國勢力已不比二十世紀的巔峰期。選出一位無知又自戀的總統讓美國民主制度的信譽大打折扣,而且比起蘇聯,中國是更加強盛且富有的勁敵,
東亞與東南亞的許多國家仍需要美國的支持來確保國家安全。只要日本還因二戰歷史與和平憲法之故而無法擔任軍事領導角色,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就必須由美國來制衡。但泰國巧妙平衡各方勢力的政治手腕顯示,美國的盟友不太可能如過去一般成為「扈從國家」。連南韓都小心翼翼,不願惡化與中國的關係。畢竟美國遠在天邊,中國近在眼前。
這是預料之中的發展。美國不可能是永遠的霸權,而亞洲國家以及歐洲人也該走出這個不總是可靠的強權所做的保護傘,畢竟作為「扈從國家」並不光榮。但也許未來某天,人們會想念美國仍強盛到能驅趕無賴的日子,追憶逝去的「美國和平」。
(翻譯:黃雨虹,責任編輯:張育軒)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