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曼
•科學家團隊北極大本營創辦人
氣候科學家多年前就已知道,北極變暖速度遠快於地球其他地區。但即便是我們這些密切跟蹤北極情況的人,也被2020年所發生的變化所震驚。這是打破紀錄的一年,是冰川消退的一年,是冰蓋崩塌的一年。警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響亮:我們必須緊急採取果斷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020年,北極圈氣溫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北極西伯利亞熱浪帶來了38℃,比過去多年平均最大日氣溫高18℃。與此同時,猛烈的北極山火釋放出創紀錄的二氧化碳和新的地區污染記錄。
隨著氣溫的升高,北極地貌一直在迅速改變。有記錄以來第一次,北極歐亞地區在10月份還未開始結冰。前一個月,相當於巴黎面積的冰原從格陵蘭最大冰川崩塌,7月,加拿大的完整冰架——已有4,000年之久——破碎。隨著北極冰的融化,海平面隨之升高,威脅到世界各國。
科學家還發現了未來氣候崩潰的警示信號。氣溫升高導致北極植物長高,永久凍土加速融化——這一過程會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比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強得多的氣體),加快氣溫升高。去年,北西伯利亞甲烷坑中出現了一個164英尺深的火山坑或「漏斗」,這是近幾年來所報導的多個「漏斗」之一。
北極氣候崩潰的後果影響廣泛。俄羅斯北極地區一個燃料箱在陷入軟化的永久凍土後破裂,150,000桶柴油漏入河中。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的報告發現,與氣候相關的動物遷徙模式變化讓加拿大原住民更難找到食物和橫穿此前冰凍的水體。沿海村莊可能因為魚類為逃避暖水遷徙而遭到滅頂之災。
這些故事對於大部分讀者可能聽上去十分遙遠,甚至十分抽象。但這種抽象不會維持太久了。之前幾年所發生的事情告訴我們,北極的狀況不會僅僅局限於北極。相反,北極氣溫升高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多米諾效應,最終引起全球崩潰。
這是因為兩種強大的自然現象。首先,北極變暖會削弱高速氣流(jet stream),即地球表面上空流動的空氣之河。
高速氣流受到地球冰封的極點和炎熱的赤道之間的碰撞的推動。隨著這一碰撞的減弱,高速氣流會放慢甚至停滯。科學家認為,這一高速氣流的變化是各種致命天氣事件背後的原因,包括加州和西伯利亞山火,美國東部的極端冬季暴風,以及莫哈韋沙漠創紀錄的高溫等。
北極變暖影響世界其他地區的第二條路徑是擾亂極地渦旋(polar vortex)。極地渦旋是一種低壓天氣系統,位於南北極上空,保持南北極低溫。隨著北極變暖,極地渦旋中所含的冷空氣將被取代,移向南方,導致遙遠地區的極端和反常的寒冷天氣。今年冬天,義大利、日本和西班牙都經歷了極端降雪。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好地重建」成為一種咒語。保護北極的措施必須成為這一政策的核心。為了説明這一進程,我成立的北極大本營(Arctic Basecamp)將在今年開發開放的北極風險(Arctic Risk)平臺,突出顯示北極生態系統變化所導致的風險的早期預警信號。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決策者認識到北極的至關重要性。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全球風險報告2021」將極端天氣、弱勢氣候行動和人類導致的環境破壞列為我們在未來十年最有可能——也是影響最大——的風險。在世界經濟論壇的達沃斯議程周,我領導了一個旨在加快保護這一關鍵地區的進程的高層級委員會。
北極理所當然應該是一個冰天雪地的遙遠地帶,是馴鹿和北極熊的家園。事實上,它也是氣候系統的基石,保持著我們的天氣穩定,社區宜居,經濟繁榮。北極正遭到嚴重的壓力。緩解這一壓力——特別是結束一切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是實現更加可持續和平等的世界的前提。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原標題為《The Arctic on the Frontline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