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蘭德
● 史丹福大學全球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塔凌格
●安聯(Allianz )人壽董事會成員
機構投資人正越來越擁抱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的努力。一些人已經開始在投資組合衡量與融入氣候因素到決策當中。聯合國旗下的淨零資產所有人聯盟(Net-Zero Asset Owner Alliance)已經歡迎了46個成員,包括退休基金、保險公司,代表67兆管理資產 (AUM)。
在這個十年採取的步驟將是能否在世界中達到目標的關鍵。在聯盟的成員當中,23個公開宣布2025的減碳目標,意味著他們將立即採取行動。剩下的五個成員需要在今年訂下標準,將會很快宣布相似的期中目標。淨零倡議同樣被建立在投資管理和銀行業成員當中,代表43兆和37兆的管理資產。然而,主權財富基金,代表管理資產中的大約10兆美元,仍然付之闕如,即使有些資產是已經訂定有野心的氣候目標政府所擁有。
在目前的國際協議當中,淨零氣體透過國家層級來衡量,低估了擁有大量海外資產國家潛在的氣候衝擊。舉例來說,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是挪威經濟的三倍規模,而挪威的「股權資產組合溫室氣體」(equity-portfolio carbon emissions)是挪威排放氣體的兩倍。
挪威不是個案。最近國際主權財富基金論壇的報告顯示,全世界主權基金落單在後。大約四分之三的主權基金只有把10%的資產放在氣候相關的策略上面,而只有14%決定脫手影響氣候和環境相關的標的。24%的主權財富基金考慮將氣候行動做為更廣泛永續發展架構的一部分,只有12%有明確的氣候變遷政策。
可以肯定的是,國際主權財富基金論壇自己的廣泛接受原則和行動(Santiago Principles)並沒有規範可持續性對主權基金具體的要求。但是擁有主權基金的各國政府應該利用11月在格拉斯哥舉辦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來全面承諾淨零計畫。
這裡有些理由為什麼他們應該這麼做。首先2050淨零目標已經變成所有大型基金投資人的主流期望。如果政府選擇不讓主權基金也符合這個目標,他們可能會在已經逐漸「綠化」的私人金融中搭便車,如果真有所謂的氣候金融,那麼這是一個難題。
而且,對於尋求氣候承諾一致姓的國家來說,把主權基金減碳從更廣泛氣候目標分開來,並沒有什麼意義。國際氣候協議的國內重點不應該被認為是外國投資碳排放的免費通行證。相反的,政府應該利用他們的主權基金規模來推動氣候行動國際化。
最後,轉向低碳經濟代表數十年以來最大的投資機會。從咖啡色轉到綠色將需要另外一個工業革命那樣規模的改變。那些創造新市場或者進入新市場的人往往會獲得巨大回報。
作為少數有清晰減碳目標的主權財富基金,紐西蘭超級退休金已經開始利用這些全新的機會。在2017到2020年之間,基金的低碳標準投資組合,大約佔整體40%,收穫了比傳統投資組合高0.6%的回報。相反的,在同一時期,挪威主權基金錯失了1260億美元的潛在收益,因為挪威投資在石油跟天然氣,而不是綠色股票。
因為許多擁有主權基金的國家歷史上以來都高度依賴他們自家的石油跟天然氣產業,從石化能源轉換出來讓這些國家暴露在更大的經濟風險當中。但市政府可減少這些風險,透過主權基金設立氣候目標。一個完整個資產配置方法可以確保這些政府開始重新思考透過主權基金投資帶動國內經濟成長,因而強化整體經濟的強韌性。
對於主權基金來說,還有其他機構投資人,置身在全球氣候變遷減緩努力之外已經不是選項。但單單專注於氣候相關資產風險,卻忽略基金梗廣泛的氣候衝擊也不夠。如果主權基金認真想要加入淨零資產所有人聯盟,他們需要每五年訂定更高的減碳目標,每年提出報告說明進度。(連同平常的財務報告)他們也需要不只是投資在綠色資產,更重要的是,發展新的可持續性資產。
像是法國、愛爾蘭、紐西蘭、挪威、新加坡以及阿聯,都適合帶領全球主權基金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朝向淨零承諾。如果他們這麼做,其他有更多投資團隊和更精細運作的基金將很快會跟上,而那些有比較少資源的希望也可以緊隨在後。
大多數主權基金建立在未來下一代的儲蓄。這些基金應該貢獻在未來世代依賴的氣候維護上。
(責任編輯:張育軒)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