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傳染視角:新冠肺炎全球恐慌期 仇外主義讓疫情更惡化

納比(Junaid Nabi)    2020年02月21日 07:00:00



 



 




納比



 



● 印度執業醫師



● 2018年阿斯彭新聲浪研究員




 



 



有效的外交政策其中一個特徵是善用外在環境,所謂「潤物細無聲(neither loud nor especially visible)」,中國政府必須儘快採用這一方針阻止冠狀病毒疫情引發的全球恐慌。



 



這場疫情目前已殺死了逾2100人,讓7萬4000多人生病。



 



幾乎所有的死亡和確診病例都發生在中國,但這種病毒已經傳播了20多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已將此次疫情列為「全球衛生緊急情況(a global health emergency)」。



 



目前正處於恐慌期。



 



谷歌、蘋果、Facebook和特斯拉等全球科技公司暫停了中國業務,要求員工在家辦公,許多外國航空公司、汽車製造商、零售和娛樂連鎖企業和金融機構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在美國,亞裔和亞洲國家留學生面臨著針對他們的食物、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仇外言論



 



此外,許多國家加入了美國的行列,暫時禁止近期去過中國的外國僑民入境。



 



但是,知名衛生專家認為,如此嚴格的政策通常在有生命威脅的情況下才會實施,它們無法阻止WHO命名為COVID-19的病毒傳播。



 



相反,這些措施助長了投資者的恐慌,大量中國股票在春節假期後開盤即暴跌,部分市場指數出現了十年多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些金融損失也會造成全球影響。



 



此外,COVID-19對勞動力市場、旅遊和工廠生產的破壞作用將影響依賴中國製造業優勢和供應鏈的全球企業經營。



 



這場危機提醒人們,為何政府必須將健康作為外交政策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要素,事實上,當前恐慌大部分可以預防,如果政治領導人採取「全球衛生外交(global health diplomacy)」的話。



 



先前,各國政府將衛生健康視為關鍵的外交政策工具,包括2007年巴西、法國、印尼、挪威、塞內加爾、南非和泰國衛生部長締結《奧斯陸部長宣言》(Oslo Ministerial Declaration)。



 



但隨著極右翼民族主義的全球崛起,應用這一概念變得日益困難,外交官們面臨著如何與被本國政府妖魔化的盟國保持友好關係的挑戰



 



旨在解決COVID-19的衝動型外交政策(impulsive foreign policies,比如旅行禁令、暫停經濟活動),不僅沒有科學證據的支持,從長期看更是有可能會造成傷害。



 



相反的,軟實力即一國通過說服和外交影響其他國家偏好的能力,常常遠遠更為有效。事實上,解決COVID-19(以及未來傳染病)最有可能取得最大效果的策略是,要求政府和其他行動方緊密合作,構建深度互信,發展促進基於證據的科學資料的自由流動。



 



首先,健康應該被視為一種「全球公共財(a global public good)」。



 



擁有強大收集和傳播科學研究體系的國家應該建立合作網路,讓中低收入國家也能報告和發佈傳染病疫情資訊。



 



幸運的是,主流國際醫學雜誌包括《刺胳針》(The Lancet)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正在收集和迅速發表基於證據、經同行評議的COVID-19臨床和公共衛生特徵資料。



 



這至關重要,因為這種新病毒並非幾周以來在全球傳播唯一的疫情,網路(尤其是社群媒體平臺)更出現了假資訊疫情



 



其次,不應該讓潛在疫情發源國受到抹黑。



 



政府需要建立正式的保密管道,讓官員能夠自由分享緊急健康風險和潛在疫情,COVID-19之所以傳播得如此廣泛,部分原因在於中國政府擔心政治後果,當武漢市的醫生(李文亮)敲響傳染病的警鐘時,習近平首先想到的卻是封殺資訊。



 



儘管各國有不同的健康相關風險通報機制,但更具協作性的全球健康外交應能夠減輕此次疫情的影響。



 



第三,政府應該投資於構建資料管理體系統,追蹤疫情的擴散,最好能夠做到即時追蹤。



 



這些系統可以模仿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系統科學和工程中心(Center for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打造的創新儀錶盤地圖(innovative dashboard map),追蹤COVID-19疫情。



 



這份地圖從WHO、美國、歐洲和中國的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以及中國國家衛健委收集資料,所有資料均為即時資料,這些資料對於説明各國政府如何處理疫情的決定至關重要。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人們絕不能忽視源自其他國家的健康風險。 



 



尤其是發達國家政府絕不該讓企業得以在中低收入經濟體展開製造供應鏈業務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相互依存性(interdependence)現象視為單純的經濟現象,特權國家也有責任建立支援機制,幫助其他國家解決緊急健康威脅。



 



面對COVID-19這樣的全球疫情,政治領導人應該以科學證據和同理心為指引,而非傳聞(anecdotes)和仇外主義(xenophobia),開明的全球衛生外交才能拯救無數生命。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Case for Global Health Diplomac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