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經濟視角:新冠肺炎疫情 造成中國至少538億美元毀約

 巴蘇(Kaushik Basu)    2020年03月15日 12:00:00



 



 




巴蘇



 



● 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



●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每日感染新冠肺炎 (COVID-19) 的案例數終於逐漸下降。但從南韓、伊朗到義大利,世界各地每日被感染者卻大幅增加。不論疫情如何發展,即使獲得控制,也帶來了比決策者預期更嚴重的經濟損失。



 



2008年,各國中央銀行帶領世界走出全球金融危機,面對新冠肺炎切斷價值鏈而引起的投資者恐慌,部分中央銀行似乎認為他們可以單純地移植過去經驗。



 



事實上,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已降息2碼,成為10年來單次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但缺乏相關政策的配套下,美聯儲此舉只讓事情更加惡化。



 



降息後沒多久,股市指數仍持續下跌。



 



其實,上述股市震盪無法反映現實經濟,也就是貨物及服務的世界。反之,其反映了信念:不只是我和你所相信的事物,而是對於我們所相信的事物的信念。



 



也就是,股市損失是人們焦慮心理所造成之自我應驗(self-fulfilling)的預言。



 



一個影響深遠的全球危機需要一個整體的全球性配套措施來處理,我不知道這配套措施應該長什麼樣子──在這時間點,沒人知道,但人們可以一起找答案。



 



為此,一個像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的多邊組織應該要盡速成立一個專家小組,成員應包括約20位專精不同領域的經濟學家和公共衛生、地緣政治的專家。



 



這個「20人小組」應該在時限內負責分析危機並且制定一套一致性的全球配套措施。他們應該在一個月內繳交首次報告書,內含一系列各國政府及(可能的話)有責任感的私人企業必須採取的初步行動。隨後每隔一個月,他們都需要提供一份最新的措施報告。



 



隨著有效政策愈趨鞏固,此小組最快在一年後即可以功成身退。



 



「20人小組」無法阻止旅遊業等特定產業遭受直接衝擊,相關衝擊並非一般的嚴重。舉例來說,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預估如果疫情持續擴散,全球航空業將損失1130億美元。



 



同樣地,大型飯店集團也面對持續下滑的生意。



 



剛在中國關閉150間飯店的希爾頓集團預估,如果疫情之爆發及復原各持續3到6個月的話,他們將損失2500萬到5000萬的調整後年營收 (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在我看來,光是中國的觀光開支2020年就極有可能降至2019年 (高達2770億) 的一半以下。



 



儘管如此,「二十人小組」還是有機會將這些衝擊的第二波、三波乘數效應降至最低,甚至消除,以避免這些效應波及各式產業,打亂就業及價格的秩序。例如,政府可以在各產業需求減少時利用貨幣及財政政策刺激經濟成長。中央銀行可以降低利率,同時政府進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就如同經濟大衰退時期一般。



 



然而這次,同樣的作法可能幫助不大。



 



畢竟,新冠肺炎的危機和2008年的危機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某些產業需求下跌的同時,其他產業需求卻直線攀升,拉高產品價格並排擠普通買家。



 



健康產業便是一個最顯著的例子。



 



眾多報導指出,隨著原本就短缺的資源被挪用到新冠肺炎上,許多中國民眾的保健需求不再受到照顧。這種情況下,政策的介入需要因應不同產業而對症下藥:刺激部分產業的消費者購買力,同時抑制其他產業的消費者需求。



 



還有另一個被忽略的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會造成大量毀約的情形,而部分會主張不可抗力條款(豁免各方履行契約義務的條款)。根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政府已發出5000餘張不可抗力證明,涵蓋價值約人民幣3737億元(538億美元)的契約。



 



然而,許多交易方將會爭奪主張不可抗力條款的權利。這會給責任法及法院極大的壓力,並使經濟交易的狀態更加緊張。



 



簡單來說,新冠肺炎導致的經濟影響非常複雜且多變。如果要有效地解決問題,政策制定者,最好是「20人小組」,必須從大局勢的、跨產業的面向切入。不但要考慮到結果,更要考慮到引起這些結果的各式原因。



 



有鑑於此,專家若能重新運用過去跨產業連結之研究的話,將對現況大有助益。



 



這些智慧結晶奠基於瓦爾拉斯 (Léon Walras) 1874年的突破性論文以及諾貝爾獎得主阿羅 (Kenneth Arrow) 和德布魯 (Gérard Debreu) 1950年代的研究。其中,專家應特別參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 (Amartya Sen) 的「權利分配(entitlement approach)」理論。



 



這個理論解釋了為何在糧食供給無虞之下,飢荒還是會發生──經濟衝擊透過複雜的需求供給管道從一產業傳到另一產業,造成食物價格及薪水的變動,最終導致人民沒有能力購買充足的食物。



 



薩雅吉·雷 (Satyajit Ray) 1943年執導一部關於孟加拉飢荒的經典電影「遙遠的雷聲」 (Distant Thunder) 便是在描述此種飢餓與貧窮發生在充足糧食中的悲劇。



 



即便無法直接應用於今日的危機,過去在追蹤及運作這些跨產業傳輸管道,例如投入產出分析,上述的努力也應當被參考,因為相關知識可以幫助與「20人小組」合作的團隊預測新冠肺炎後的第一波衝擊如何對經濟造成連動性的影響。



 



只有藉由此預測,政策制定者才能針對各產業進行個別化的介入,在全球經濟暗潮湧動的情況下,一分一秒都不容蹉跎。



 



 



(翻譯:王林祥,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Epidemics and Economic Polic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