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病毒視角:各國應該把握機會 不要白費新冠肺炎危機

魏尚進(Shang-Jin Wei)    2020年03月29日 12:00:00



 



 




魏尚進



 



● 亞洲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金融與經濟學教授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為全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威脅。不過這場危機也帶來難得的機會,讓政府可以改變政策,面對公衛的短期挑戰,並強化全球經濟的長期成長潛力。



 



我在1月時就預測到,中國新冠肺炎的傳播會在2月的第3或第4周達到最高峰。自2月22日起,中國境內的重症病例確實開始下降,而且除了入境中國的國際旅客外,這幾天也沒有新的病例出現。



 



但不幸的是,在中國以外的病例新增數卻急速攀升,對於全球經濟與公共衛生造成潛在的災難性後果。



 



面對這次的全球疫情,各國立法者應該可以從中國與其他第一波受到新冠肺炎影響的國家中學到不少有用的教訓,尤其是對於那些尚未經歷重大疫情爆發的國家來說,其中最要緊的,就是要趕快行動(they must act fast.)。



 



首先,政府與公衛當局必須要在疫情大爆發前加緊準備。



 



一旦新冠肺炎爆發,快篩試劑、口罩、酒精濕紙巾、防護衣、病床以及生命維持器等用品的需求就會激增,歐美沒有好好利用6個禮拜的防疫黃金期,但其他國家現在理應要準備好了。



 



如果國內這類用品的供給不足,那麼國家應該考慮從中國、日本,或任何其他地方引進更多物資,畢竟這些產品大多不是高科技產品,許多國家都有生產。尤其是中國目前急著要恢復生產力,當地工廠也都很有競爭力,可以對全球需求的激增做出迅速的反應。



 



此外,各國的緊急應變計畫也應確保大規模疫情爆發下的病床數,尤其是加護病房的病床數是充足的。如果計畫不可行或數量不夠,當局需要考慮盡速興建新醫院,並在必要時引進外國公司的協助。



 



公家機關也應該及早、明確且強力地告訴大眾如何透過個人衛生與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盡可能地減少病毒傳播。新加坡是很好的典範,當地公衛官員和總理都向大眾傳遞了正確的醫療資訊。



 



重要的是,一旦有任何疫情爆發的跡象,政府必須要及早做出反應,果決地實行社交距離政策。如同矽谷(Silicon Valley)企業家普攸(Tomas Pueyo)所指出,這些措施在中國非常有用,在其他國家應該也會是必要措施。



 



為了減緩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負面影響,當局必須為勞工、企業以及金融機構提供迅速的緊急支援。新冠肺炎將會對短期的整體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對某些領域來說甚至可能持續到中長期。



 



工廠關閉所導致的供應衝擊透過供應鏈,間接地影響世界各地的下游端,而這包含了那些尚未爆發嚴重疫情的國家在內。



 



此外,疫情也導致收入與需求緊縮,又回過頭影響了所有上游廠商,使得企業營收與信心下降,可能會造成產品與服務需求衰退的惡性循環。為了阻止這個自我實現(self-fulfilling)的衰退期待,政府必須趕緊發布緊急措施,包含暫緩徵稅、暫緩支付利息、經濟援助、對勞工保證其健康權益,以及對銀行的金融協助。



 



各國也必須發揮數位科技的最大效用。



 



蓬勃的線上購物可以替零售業者與工廠抵消一些經濟困難,但前提是網路覆蓋率必須要夠高,且電子支付必須被公司和家庭廣泛接受,此外還要有高效能且便宜的快遞系統。



 



中國擁有上述三要件是很幸運的事,但其他許多發展中國家是付之闕如的。



 



因此,這些國家的政府應該考慮對災難應對部門(emergency service-sector)進行改革,讓國際企業可以迅速協助建立基礎建設,促進發展國家公共衛生的目標。



 



至於經濟刺激(economic stimulus)的部分,比起各個國家單打獨鬥,一個由國際合作的方案更能有效對付全球經濟衰退。尤其是在財政刺激的部分,當政府施行減稅或對需要幫助的家庭提供臨時金援,國內需求的上升可能會透過進口而「流出(leak)」給外國製造商。



 



這個現象對於那些有較高進口對GDP占比的中小型經濟體來說特別明顯,且可能會使他們不願意提供足夠刺激。



 



國際合作就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當所有國家各自的總需求都提高,匯率就不會變動太大,那麼國際需求的提升就會對所有人都有利。G20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在這部分應該可以發揮協調的關鍵角色。



 



最後,降低關稅與非關稅的貿易障礙(trade barrier)也有助於對抗疫情引起的經濟衰退。



 



許多重要國家的央行都已經把政策利率(policy interest rate)降到接近零點,因此他們能做的也很有限,不過,許多國家還是維持了各種貿易障礙,這都會提高生產成本並減少國內家庭的實質收入。



 



雖然經濟衰退的風險常會誘使政府進一步提高貿易障礙,但要促進全球生產與就業,需要的其實是完全相反的措施。



 



就像財政擴張一樣,各國協調的貿易自由化(trade liberalization)可以提供絕佳的成功機會,因為各國對外國企業的「妥協(concessions)」都會讓各自國家的企業更有機會進入外國市場,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和G20國家必須要站出來統領。



 



新冠肺炎的疫情為全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威脅,不過,這場危機也帶來難得的機會,讓政府可以改變政策,面對公衛的短期挑戰,並強化全球經濟的長期成長潛力。



 



雖然說中國人並沒有真的發明了所有目前流傳的諺語,但中文的「危機(crisis)」一詞,除了「危(險)」之外,確實也包含了「機(運)」,世界各國的政府應該把握機會,不要白費了這個新冠肺炎的危機。



 



 



(翻譯:沈威宏,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Beating COVID-19 and the Economic Pandemic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