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衰退視角:世界對中國的依賴 藉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強化

張軍(Zhang Jun)    2020年05月03日 07:00:00



 



 




張軍



 



● 中國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



●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鑒於大多數國家的隔離舉措讓消費和生產活動不得不按下暫停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舊稱武漢肺炎)引發較2008年更為慘烈的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問題只在於這場衰退是否曠日持久。



 



美國和歐洲的經濟都將因應對舉措緩慢和混亂而損失慘重,而且看起來很多國家將不可能很快從這場衰退中恢復過來。



 



人類為這場疫情導致的危機所付出的代價已經遠超2008年,美國正在動用超乎想像的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和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來應對正在來臨的經濟衰退,但全球的衰退依然不可阻止。



 



就算未來數月新冠肺炎將被制服,多數經濟體已經付出的代價也將驚人。



 



部分國家的政府許諾將為家庭、企業和金融機構承擔一部分代價以阻止經濟的崩潰,但它們現有的公共債務水準並不允許那些不惜代價的行為。但即便如此,他們只是在力圖避免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而無法阻止經濟的衰退。



 



更何況大多數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再承受過多的債務水準,即使能做到更多,為挽救這場危機的冒險行為,仍會日後為更為漫長的經濟蕭條埋下種子。



 



更糟糕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讓多數國家選擇了彼此封閉,甚至相互指責,而不是攜手應對共同的挑戰。



 



回望2008年的全球危機,沒有中美密切聯手以及中國及時推出經濟成長的大規模刺激計畫,世界經濟的復甦還將假以時日。但這一次很不幸,中美兩國合作應對全球危機的時代已結束,國際合作在這次疫情大危機中顯得非常不足。



 



甚至有人評論說,美國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也未能通過全球領導力的測試,這次疫情也加劇了中美的緊張關係。在中國疫情爆發的初期,美國政界的部分人士開始汙名化中國。



 



《富比世》(Forbes)雜誌甚至斷言,危機之後,沒有人願意繼續維持全球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的現狀。



 



上述狹隘的行動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後變得頗具諷刺意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全球主要經濟體合作因應危機的意願和能力。



 



那些孤立中國或減少對中國依賴是解決全球危機的斷言過於短視,沒有看到中國是全球危機解決方案的重要參與者和制定者。



 



說新冠肺炎疫情會加速全球供應鏈脫離中國並不讓人信服。



 



給定中國擁有的發達的製造和配套能力,很難理解供應鏈離開中國將意味著什麼,實際上,過去10年有大量的低端製造業投資轉移到了中國的鄰近國家,但這並沒有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而是讓中國更快地在複雜技術供應鏈上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置。



 



過去生產服裝、鞋子和組裝電子產品的長江三角和廣東地區,現已成為很多高科技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中心。



 



即便區域化和多樣化的供應鏈有助於降低其脆弱性,但事實是,中國在電子產品、汽車製造、機械設備和裝備製造等領域擁有成本和效率的絕對領先優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難被撼動。



 



更何況自從2003年的SARS危機以來的17年,隨著中國更多依靠國內需求驅動經濟增長,全球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是下降,而是持續增加,已悄悄超過中國對全球經濟的依賴。



 



我相信新冠肺炎疫情與其說會讓全球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如說將再次強化這種依賴。



 



現在的局面很清楚,儘管中國在1-2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但由於控制得力,它仍會是最可能在全球衰退中把握機會實現快速恢復和持續增長的國家,而且全球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可能因疫情而減少。



 



中國的機會來自於及早控制疫情這一事實。



 



儘管武漢在2020年初對疫情處置不當,但中國政府隨後決定封城並在全國實施的阻隔政策非常有效,為中國在全球疫情蔓延前有效控制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



 



這個時間差讓中國與全球經濟處在一個非常不同的時間點。



 



不可否認,全面的自我隔離政策幾乎使中國經濟停擺一個月,預計(2020年)首季的GDP可能下降8%至10%,但從2月中旬開始,中國在為復工複產而努力以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和經濟活動恢復正常。



 



當下,歐美還在為疫情蔓延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保守估計,中國7成至8成以上的經濟活動已恢復正常。



 



這使得中國在時間上錯開了因歐美的市場恐慌和股災可能連累的股市動盪,時間上占優和穩健金融,使習近平政府可更加從容來確保經濟活動、供應鏈恢復到正常狀態。



 



到目前為止,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也顯得較為從容,即便政府正在為經濟恢復而支付更多的補貼和減免稅收,也幾乎沒有改變財政赤字占GDP不到3%的事實。



 



鑒於隔離舉措阻礙了經濟的運轉,因此這次跟2008年全球危機時的應對舉措不同,中國政府明確表示以就業和經濟恢復為優先選項,未必急於再實施超大規模投資刺激的計畫。



 



中國當然可以提出新的投資計畫並放鬆數年來受到嚴格執行的購房限制,以刺激國內更大的需求,但前提是這樣做確有必要。



 



事實上,疫情對中國業已確定的基建計畫(包括建設特高壓電網、智慧能源和城際高速鐵路網專案和以5G、AI、工業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影響有限。



 



這意味著,中國在致力於修復受疫情干擾的經濟活動的同時,會加快已有投資計畫的執行。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建設資訊數位化和智慧化的基礎設施專案上野心勃勃,目的是在未來數年確保中國在5G、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工業網路領域搶佔全球領先的地位。



 



事實是,中國是推動全球數位經濟、人工智慧發展的主要力量。



 



中國的技術發展只會強化中國在全球技術價值鏈上的融合趨勢,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知曉美國優先和對中國技術脫鉤的危險,未必放慢中國與全球間的技術流動。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之時,中國領導人把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更加緊密地與開放市場相聯繫,這種理念順應了全球化並將加深中國與全球經濟的深度融合。



 



把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將創造更多的全球貿易、投資和經濟成長,新冠肺炎的全球衝擊顯示:抵制全球化的思維是多麼短視和不合時宜。



 



簡言之,全球經濟,特別是發達經濟體,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和經濟衰退中復甦,中國仍是重要的幫手。



 



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改變中國正在加快開放服務業並成為發達經濟和新興市場國家出口目的地的事實,反而讓這個巨大市場的開放變得更為迫切、更具吸引力。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OVID-19 Will Not Reduce Global Reliance on Chin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