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疫情視角:全球共同防疫 私人企業貢獻卓越

莫約(Dambisa Moyo)    2020年05月03日 12:00:00



 



 




莫約



 



● 國際經濟學家



● 曾入選《時代》「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




 



 



如果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暴露出了資本主義最醜惡的一面,那麼當前私人企業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舊稱武漢肺炎)疫情的應對措施則展現出了該制度最優秀的一面。



 



目前全球病毒感染病例已逾300萬例,22萬的死亡人數尚在一路攀升。



 



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的最終影響程度仍是未知之數,人們唯一所知的就是世界迫切需要各國政府和私人企業對此做出極為艱巨的回應,以避免一場毀滅性的衰退。



 



各大型企業自2008年危機以來一直飽受嚴厲批評,甚至被指控罔顧社會更廣泛需求而追求利潤最大化,但如今看到這些企業正挺身而出應對全球公衛危機。



 



雖然部分企業在嚴重危機下仍須靠政府援助維持,其他企業卻可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從而減輕政府的整體負擔。



 



首先,各大型製藥企業都已將資源轉投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治療以及疫苗開發方面。



 



比如瑞士醫療保健巨頭羅氏(Roche)就率先開發出了全球首個得到銷售許可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則決定對此發放緊急許可,好讓該企業能將試劑盒出售給美國的實驗室,進而大大改善該國相對滯後的檢測能力。



 



據報導,谷歌的子公司Verily也已指派1700名工程師開發基於網路的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工具



 



與此同時,部分醫療保險公司(尤其是在私人企業佔據大部分醫療保險份額的美國)也相應調整了保險條款以使人們能夠獲得所需的醫療服務。



 



藍十字與藍盾協會(Blue Cross & Blue Shield)覆蓋數百萬政府公務員及其家庭的聯邦雇員保險計畫,目前正在免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和檢測的患者分攤付款額,並可能因此為每個受益人省下數千美元的費用。



 



其他許多行業(比如汽車生產商)也在為此貢獻己力。



 



它們將資源從創造利潤的本行業生產活動重新部署到關鍵設備的生產中,例如為一線衛生工作者提供的防護裝備(包括醫用口罩,防護面罩和防護服)以及呼吸機。



 



同樣,美國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也同意將部分商店的停車場變更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點,位於德國、英國和美國的飯店也將自身改造為臨時醫院,以因應患者激增的狀況。



 



私營企業還透過擴大供應食品、家庭用品和其他相關商品來推動民眾遵守社會隔離和檢疫規則,多虧供應商和生產商的快速決策和靈活操作,所需貨物的供應流在許多地方都基本沒有中斷過。



 



為了跟上不斷增長的需求,許多這類企業甚至開始招聘。



 



比如亞馬遜(Amazon)就承諾創造10萬個薪資超過最低工資水準的新就業崗位,而這類舉措在強迫性停工導致失業加劇時就顯得特別有價值。



 



在美國,3月的第4周已有破紀錄的660萬人申請失業救濟,而在這之前的當周則有330萬人提出申請,幾乎是1982年紀錄(69.5萬人)的10倍。



 



私人企業的介入釋放了相關公共資源,讓國家可以將其用於那些完全屬於自身許可權範圍內的活動,比如確保繼續提供教育,醫療保健,基礎設施和其他基本公共物品。



 



此外,政府必須採取積極的財政措施,包括對受影響最大的部門(如航空和遊輪業)進行救助並為勞動者和小型企業提供直接支援。美國目前已將2兆美元導入此類措施,也是美國歷史上金額最大的單筆財政計畫。



 



政府還會在為經濟注入流動性以避免信貸緊縮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已有部分中央銀行(包括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和英格蘭銀行)實施了大幅降息,並承諾提供財政支援,以便銀行向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低成本貸款和還款延期。



 



上述所有舉措對於支撐經濟都至關重要,如果缺少私人企業為防疫的貢獻則更加難以實現。



 



同樣,要從幾乎無可避免的嚴重衰退中恢復並重建全球經濟,同時還要解決其他全球性問題,包括減少貧困、擴大接受優質教育管道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等等,也都需要私人企業的承諾。



 



因應所有挑戰都需要涉及到私人企業所擅長的創新。



 



如果私營企業能一直保持近幾周所展現出來的遠見、適應性和同情心,它們將在這場危機中脫穎而出,並確立真正的價值。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Private Sector Steps Up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