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沙杜拉
• 馬來西亞大學吉隆坡分校教授
人們可以說,南亞性別平等的記錄十分薄弱。
此區童婚率世界居冠,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無所不在的,婦女在無償勞動中所占比例過高,卻在勞動力的比例明顯不足,即使是在大力投資女童教育的斯里蘭卡等國家亦如是。
但是,有個行業正被女性所接管:那就是農業,這是女性經濟賦權(women’s economic empowerment)的難得機會,不應錯失。
隨著南亞經濟持續發展,男性在製造業(或海外)尋找就業機會越來越多,導致女性在農業勞動力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在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從事農業經濟活動的女性比例目前竟為60%至98%。
在前述國家的農業中,女性從業人數均較男性多。
二戰期間,部分高收入國家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
隨著男人遠赴戰場,婦女(不得不)填補了包括農業在內的空缺,例如,在當時的美國,女性農業勞動力的比例從1940年的8%躍升至1945年的22.4%。
二戰結束後,婦女並未僅回到戰前的原狀,在尤其需要較高技術的部分行業職缺中,二戰勞動力的衝擊似乎永久地改變了女性的有薪就業情況。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女性已體驗了就業帶來的經濟、個人自由,獲得了銷路的技術,並證明自己能力,因此,女性的戰時經歷反而強勢推動了性別平等運動。
亞洲轉型經濟體內部的農業女性化會不會產生類似的影響?
這一點是不確定的,儘管有證據顯示,農業就業人口的增加並不一定有助擴大女性的社會經濟賦權。
事實上,婦女的決策能力依然有限,哪怕她們實際已承擔了過多的農業職責。
在孟加拉,小額信貸革命、由非政府組織主導的培訓計畫已使20世紀90年代後數千名農村婦女成為一線工人,甚至自主創辦了小企業,目前在縮小性別薪酬差異方面領先南亞。
但在農業領域,若按資產所有權、收入控制權等變數來衡量,女性所擁有的權力僅為男性的一半。
此外,在印度進行的研究發現,越來越高的女性農業參與度與若干農業貧困指標密切相關。
這至少部分反映出一個事實,那就是婦女加入有薪勞動大軍並未減少她們本已沉重的無償勞動負擔,而且,在農業部門任職的婦女根本沒有為所付出勞動得到報酬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此外,農業生產具有不可預測性,而且,就如印度研究人員所指出的,與其說是「農業女性化(the feminization of agriculture)」,不如說是「農業困境女性化」(the feminization of agrarian distress)更為恰當。
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state of Maharashtra)不斷增加的債務,已導致過去4年來女性農民的自殺人數增加一倍。
相較之下,我和我的同事們發現,在孟加拉農村地區的婦女中,無論經濟狀況為何,賦權(如影響購買決策、加入自願協會)均極大地提高生活滿意度,更如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曾寫道,在透過強勢機構所挽救的生命中,也包括婦女自己。
那麼,南亞各國政府如何才能將女性日益成長的農業參與轉化為真正的女性賦權?
方法之一側重於家庭外收入。
孟加拉農村地區的資料顯示,提高女性農民自主權利的並非有償就業本身,而是受雇她們丈夫以外的農場。
但現實是,南亞絕大多數婦女都在家庭農場工作,無法取得獨立收入(或者在許多情況下,根本得不到任何收入),解決方法之一,或許是促進海鮮等高附加值農產品的出口工作。
生產流程常規化也可鼓勵女性勞動貨幣化、改善工作條件,就像許多亞洲新興經濟體以出口為導向的成衣、紡織品和鞋類生產一樣。
技術同樣可以協助女性規避植根於社會規範中的阻礙因素。
例如,即使孟加拉女性增加在農場的勞動強度,但按傳統,她們仍被排斥在水產養殖業外的,但由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資助「水產養殖收入和營養計畫」(Aquaculture for Income and Nutrition project)的低成本刺網養殖,可使孟加拉女性快速、輕鬆地從當地池塘中捕獲小魚,如此一來,她們就可以避免在獲取大規模資源時與男性競爭。
同樣,數位技術可以提升女性的產品銷售能力。
在許多地方,婦女仍被排斥在市場外,必須有家庭男性成員在場才能銷售農作物;但網路情況卻不是這樣,各國政府應支持此類技術的開發和傳播,也可協助婦女獲取更多購買力,如購買農業原料。
在南亞農業領域有效強化女性賦權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減少她們所承擔的無償勞動。
實現此一目標難度很高,因為在父權社會中強化女性權能的干預措施,可能有損男性家庭成員的利益,無疑會激起強大的抵抗,但諸如Biotech-KISAN等生產率提升計畫,將有助於為更公平的家務分配創造環境。
人類學家艾絲特里克(Penny van Esterik)曾形容,婦女既脆弱又強大(既被犧牲也被賦權),而這一切都是透過食物。
現在,透過推行正確的政策、有效使用技術,我們可以讓天平倒向正確的方向。
(原標題為《From Farming to Female Empowermen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